到开州, 感悟刘伯承元帅的革命家风

[复制链接]
你很漂亮 发表于 2021-12-14 12: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他战功卓著,名贯中外,享有“军神”的美誉;

他心系群众、勤勉工作,贏得广大军民的衷心爱戴;

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革命家风代代相传……

他就是开国元帅刘伯承。

46.jpg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47.jpg

刘伯承铜像

48.jpg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内“一代名帅风范千秋”家风展厅


在重庆市开州区,红瓦白墙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在绿树环抱中若隐若现,这里陈列保管着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358件、图片630张。俄制毛毯、电话机、沙发......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躺在展示柜中,向往来的游客们娓娓诉说着那一段段动人的家风故事。



49.jpg

刘伯承元帅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出生于四川省开县(现重庆市开州区)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尽管生活困苦,但刘伯承的父亲刘文炳十分重视对他的家庭教育,刘伯承只有四、五岁时,就开始捧着《刘氏家谱》识字习礼。这本足有五个铜钱厚的谱书既有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治家良言,也有名分当正、职业当勤等为人警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少年刘伯承的思想和性格。

50.jpg

刘氏家谱

1926年,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并参与了泸顺起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他的一生中,忘我地工作和学习是常态。


勤勉工作

51.jpg


刘伯承工作照

1927年底,刘伯承受中共中央委派到苏联军校学习,当时的他已经三十来岁,是中国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入校之后,刘伯承面临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要过语言关,因为此前他对俄语一窍不通。挡在刘伯承俄语学习路上的困难很多,年龄大了不说,他那口浓重的四川方言还造成了特有的发言障碍。面对这些学习上的重重困难,刘伯承就像对待敌人的阵地一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后来,刘伯承在回忆学俄语的艰难时讲道:“那时,在学习中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咋个办?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学,刻苦地学,人家学一遍,我就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就学百遍。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努力学习。”为了学俄语,刘伯承使尽了浑身解数。他每天在左手心写满了单词,走路也背,上厕所也背,经常学到凌晨。看书时间长了,他右眼的假眼球把眼眶磨得生疼,他就把假眼球取出来接着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凭着这种“攻”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劲头,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刘伯承愣是攻克了俄语关,他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在中国学生中都是第一流的。


52.jpg


刘伯承等人翻译的《苏军步兵战斗条令》

1964年7月,72岁高龄的刘伯承在东北边防一线视察,了解我国的边防建设和战略工作准备,他亲自来到当年日本关东军修筑的地下工事里,详细观察工事的内部结构,分析其优缺点。当时正值盛夏,工事里酷热难耐、潮湿霉烂,环境十分恶劣,但刘伯承却在里面待了整整一个上午。大家走出地下工事时,随行人员都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刘伯承却始终兴致盎然。在25天的行程中,刘伯承和当地的领导干部走走停停,遇到问题就现场磋商,还就工事构筑、武器制造、边防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见解,为中央军委、总部制定战略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53.jpg

1964年,刘伯承在海拉尔市察看当年日本关东军修筑的地下工事

俭以养廉

刘伯承一生简朴,知行合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指出:“虚假的资产阶级生活,会养成真实的资产阶级意识,让大家注意不要因为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优越的生活条件,就脱离群众,忘记人民,贪图享受,追求个人升官发财,形成新的资产阶级。”1985年,当129师的老部下去看望他时,看到他家客厅摆的还是那套用了二十多年的旧沙发,沙发套那几块深蓝色或浅蓝色的大补丁,显然不是一次补上去的。而刘伯承自己也经常穿的是袖口磨破、领口发白的旧衣服,一双棉鞋穿了好多年,补了又补,总舍不得丢弃。

54.png

严以治家

几十年来,刘伯承不仅自己坚持勤勉俭朴的作风,对妻子、对子女,也都是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始终保持着革命的家教家风。在他的带动下,子女们的吃穿用都很简单,衣服都是长幼相传,甚至不分男女。二儿子刘蒙读中学时还穿着姐姐穿过的女式旧军装去上学,被同学们笑话叫他“黄皮”,回家后吵着不想再穿,受到母亲汪荣华的严厉批评。长子刘太行回忆说,有一次母亲见他的毛衣实在太破了,就给他买了一件新的,父亲知道后给母亲说,毛衣补补还是可以穿的,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好品质,廉洁的品行靠的是平时俭朴的生活方式来养成。


刘伯承还要求子女要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独立生活,为此,他立下了一条家规:成婚后,应一律搬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住,不要再和他住在一起。长子刘太行结婚的时候,想将家里的一间储藏室腾出来做新房,暂住一时,刘伯承也未答应。刘太行和妻子肖玉兰结婚时,不仅没能在家里办喜事,婚后也就住在单位分配给他的一间九平方米的房子里,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刘伯承其他子女先后成家,都是住在各自单位的职工房里,只有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



除了生活上,刘伯承对子女们的学习和工作要求更为严格。女儿刘弥群在住校读书期间,有一次违反了住校生在星期日早晨方可离校的规定,星期六就回到了家里,刘弥群向父亲解释:因为天气太热,学校宿舍又太挤,所以同学们都回家去了,自己还是最后一个走的。可是,在听完女儿的解释后,刘伯承却严肃地指责道:“就剩你一个也不该走。你知道吗?这是违反校规的事。如果平时就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将来成人也不会是一个严守纪律的革命者。”

55.jpg

1962年,刘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则关于高等学校的调查,他马上写信给儿子刘太行说:“这次调查,成绩优良者10人,8个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一个是农民之子,一个是右派之子,而干部子弟一个也没有。要警觉……”并在信中提醒儿子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习惯。

56.jpg

汪荣华获得的北京市“好家长”证书

刘伯承夫妇教子有方,博得人们的广泛赞颂,汪荣华还被评为北京市“好家长”。在刘伯承优良革命家风的影响下,其6个子女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并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贡献力量。

1986年10月,刘伯承与世长辞,享年94岁。中共中央在悼词中这样评价他:“长期身居高位,但自奉俭薄,廉洁奉公。在他革命的一生中,真正达到了功高不居功,位尊不恋位,权重不擅权,一心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高尚境界。他对家属子女,亲朋故旧,身边工作人员,总是谆谆教诲,严格要求。他的革命家风,深为大家所钦佩。”

57.jpg

新华社1986年6月4日通讯《帅门家风》

家风连着党风,连着民风,连着社会风气。如今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市首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58.jpg

万达开三地学生在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参加研学活动

59.jpg

开州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快闪活动在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录制。

60.jpg

青年代表讲述刘伯承的长征故事

新时期,开州区纪委监委以刘伯承革命家风为重要载体,精心打造本地特色廉洁文化,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好、弘扬好,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从元帅的革命家风中汲取养分,树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以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崇廉尚廉的社会氛围。


在刘伯承革命家风的陶染下,无数帅乡儿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奋图强,在改革开放中创业致富,在三峡移民中为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州人民奋勇争先拥抱新时代,开启了撤县设区的新篇章,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今天,开州区聚焦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建设渝东北川东北重要增长极,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节点、区域性城镇组群大城市,构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市重要绿色工业聚集区、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双千”经济、“双百”城市,在新征程上书写现代化开州建设新篇章。





来源:刘伯承纪念馆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金牌会员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