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广州首现登革热重症#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广州7天新增437例 首现登革热重症
早在2024年9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曾提醒称,今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广东省在进入登革热流行季后,疫情传播风险逐步增高。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广东省新增报告1770例登革热病例,无新增重症病例、死亡病例。
在广州,近期首次报告有登革热重症病例。10月15日,广州疾控最新一期登革热疫情监测信息通报显示,单周新增43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252例)增加185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这也是近期广州首次报告有登革热重症病例。
重庆有人中招 曾前往广东地区游玩
10月17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介绍,医院感染病科于近日收治了两例登革热患者。该院副主任医师游忠岚提醒大众,登革热已进入高发季,市民出门在外,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王先生和家人一起去了广东游玩,刚回到重庆,王先生就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咽痛、全身酸痛明显。刚开始,王先生还以为是感冒了,自服了一些感冒药后症状不见好转,全身酸痛反而更明显了,身上还出现了一大片瘀青。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先生来到西南医院感染病科就诊。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后,得知王先生最近去广东地区并且在当地被蚊子咬过,加上王先生的多种检查结果,考虑王先生患上了登革热。经过进一步检查,王先生登革热抗体呈阳性,基本确认他患的是登革热。
游忠岚介绍,9月以来,王先生是科室接诊的第二例登革热患者,“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不见面就能传染 发展严重可致死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会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登革热致死率低于1%,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拖成重症,致死率超过20%。
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并不发病,但病毒在人的血液中存在,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除了登革热,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还有乙脑、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等。
如何区分登革热与感冒
对于感染登革热病人来说,尽早识别尤为重要,因为这病初期,太容易和感冒搞混了。
登革热主要症状:
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常伴随乏力,部分患者出现厌食、恶心、腹泻等;
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如眼睛灼烧感)、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如腰酸背痛),以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发病第3~6天,部分患者面部、四肢出现皮疹,伴有瘙痒,无脱屑,3~4天后逐渐消退;
出血表现:少数病例在发热5~8天后可能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经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症状。
此外,当前逐渐进入流感多发季,要注意辨别登革热与流感,专家表示,两者虽均有发热、疲乏、疼痛等症状,但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伴有咽痛、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而登革热则好发于炎热天气,发病前有蚊虫叮咬史,无呼吸道症状,且半数以上患者会出现皮疹。
目前尚无特效药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副主任医师游忠岚介绍,登革热发病后要注意休息,注意防蚊隔离,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过退热之后仍然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住院治疗。“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出门前“三准备”
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准备驱蚊产品。
旅程中“三注意”
注意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驱蚊产品,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地逗留。
住酒店注意防蚊灭蚊,可以在房间使用蚊帐、蚊香、灭蚊气雾剂等。
如果旅行期间出现高热、疼痛、皮疹等可疑症状,注意及时就诊。
返家后“三留意”
入境时留意,若出现发热立即向海关申报。
返家后14天内留意,若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登革热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为了防止将疾病传播给家人或他人,居家或住院治疗时,留意做好隔离措施。
来源 上游新闻、广州日报、第1眼新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