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柑橘黄了。
烟雨迷蒙的周末,一路人马浩浩荡荡,开到千年贡橘之乡--开州长沙,与其说去摘柑橘,不如说去寻找曾经辉煌的记忆
顺着多年走过的熟悉而曲折的山间小路,置身一望无垠的橘海深处。学堂弯老屋坎下这棵硕大的百年古树,将太多记忆带回到了30几年前。
这儿是原开县柑橘主产区长沙镇长沙村,那年代,在全国人民对万元户的的称谓,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时,这里的人家很多就己成了万元户,成为开县唯一富得流油的乡镇而享誉全国。
农村联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拂着这里的山山水水,农民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化着源泉不竭的冲天干劲,呵护着这漫山遍野50年代便己栽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每株橘树。
一株大的橘树,最高可产橘七八百斤,贵时每斤一元五以上,价值超千元,真是一树红橘一树金。远销苏联北欧,一般农家收入多破万元,好不风光。当年开县老城至天白,一趟车费一块四元,只需一斤红橘足矣,你就知道有多值价。
然今非昔比,风光不再,多次高换嫁接改种,什么锦橙、脐橙、血橙、纽荷儿、椪柑、红心脐橙、三月黄、沃柑等,似乎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却不成产业规模,不具市场优势,收入可悲。
扁担无言,挑痕作证。这根挑了几十年、几代人、几百万斤柑橘、被装柑橘篓绳磨出深深痕迹的扁挑,便见证过岁月的风光,当年的辉煌。
今年,脐橙产地价格即使每斤高达一元四五,但从县城去趟天白则需二十斤脐橙,与30年比较,己贬值了20倍。物价涨、房价涨,而独曾经风光无限的柑橘一降再降,有谁还去种呢?
在密密的冬雨中,一群人费尽力气,采摘下这末用农药、末施化肥、更难谈不上林间管理的生态柑橘,担起一担担竹筐,顺着泥泞的小路艰难返程,不用怀疑它的味道,更弥是珍贵。
而多少年后,这缺少管理橘树还挂果吗?不在吗?
总感觉柑橘上挂着的晶莹雨珠,怎么象无奈的泪滴……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