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中国的节日,讲好中国的故事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19-1-13 1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中国的节日,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内容丰富、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的文明的经典故事。可谓节日即文化,文化即节日,底蕴厚实,韵味清新;每个节日都是中国文化文明的符号,每个节日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反应。每个节日都是中华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和对文化文明的流传;每个节日都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与良好风俗习惯的形成、文明风尚与道德行为的历史渊源、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以及指导着人们生活、学习与生产活动。
    中国众多的节日中按其不同类型可分为国家法定节日、自然节日和民俗节日。
    在列举中国众多节日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公历和农历的概念。
    公历,也称阳历,又名太阳历,指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圆周的时间,每一圆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自民国元年(1912年1月2日)采用阳历纪年,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所以又称“新历”。公历元年即从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而我国公历元年则从汉平帝刘衎开始。
    农历,也称阴历,又名太阴历。指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圆周为一月,在配合地球绕太阳一圆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纪元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为“旧历”。我国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大国,国人自古以来以为阴历很适合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又名曰“农历”。
1.jpg
    一是国家法定节日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在全国施行的重大节日。按照时间顺序应为:一是由国家统一安排放假时间进行庆祝活动,以示纪念的节日:元旦节(公历的1月1日)、春节(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初七)、清明节(公历的4月5日)、劳动节(公历的5月1日)、端午节(农历的5月初五)、中秋节(农历的8月15日)、国庆节(公历的10月1日至3日)。二是由国家法定但不在大范围内放假的全国性节日:公历5月12日的国际护士节、公历6月1日的国际儿童节、公历7月1日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公历8月1日的建军节、公历9月10日的教师节、农历9月初九的敬老节(也称老人节)、公历11月8日的记者节、每年秋分的(公历的9月22至24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等。
3.jpg
    二是自然节日,也称24节气,按阳历计算,每15天一个节气,故称为24节或24节气。24节气以一年为周期,其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古人为了便于记忆,以便及时指导生产活动,便产生了《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24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1至2天。24节气除了对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之外,也表示了气候的变化与季节的轮替。
    24个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比如立春后人们怎样安排农事活动,怎样养生等等。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每一个节气都有着不同地域不通民族的不同文化风俗。
   三是民族风俗节日(仅以开州区汉民族为例):农历大年三十的守岁节、农历正月初九的上九节、农历正月15的元宵节、农历2月初二的土地神节、农历2月19的观世音菩萨诞辰节、农历4月初八的牛王节(农村多称为牛王会)、农历6月初六的“六月六节”,也称“六六”大顺节,农历7月初七的情人节,农历7月初一至十五的“7月半节”,也称阴人节,相传为已故者回家过年的时日,农历8月15日的中秋节,农历9月初九的重阳节、农历9月28日的孔子诞辰纪念节、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农历腊月23日的小年节、农历腊月24日的嫁女节等等。
    还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许多重大节日等等。
    中国的节日很多,每个节日都有历史印记,都是文化符号;每个节日都有精彩传奇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着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鼓舞作用。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重温每个节日所蕴涵的故事,对于传承我国的文化、继承我国的优良习俗、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大有裨益。面对我国如此众多、如此灿烂、如此丰富的节日资源,我们可以骄傲自豪地过好我们的节日,讲好我们的故事,缩短时空距离,与节日沟通交流,与古人先贤对话,那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