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村民围堵打死了一只豹子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19-1-13 1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在我们乡下,一般人都把豹子之类的野物称作老虎。全身呈现古铜钱花纹者曰豹子虎,浑身彰显扁担型条纹者叫老虎。
                                         ——题记。       
这是一则真实的打虎故事。

农村常有“莫把老虎当兔儿打”的俗语,意为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或者是不要把某个问题简单化了。可在白桥镇原炮台村的21社和22社之间真正上演了一则“错把豹子当豺狼打”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52年4月的某个清晨。正值“人间四月热闹天,“双抢”农事忙不完。收进播出两不误,白天黑夜少空闲”的农忙季节。

天刚麻麻亮,居住在“堰塘垭口”附近的余姓农民早早起床洗漱后,拿着牵担(挑麦子和稻草的农具)推门上坡去割小麦。

刚出门槛走到街沿上,麻麻渣渣地看到屋前大路上,不慌不忙地游走着似狗非狗但比狗大许多的东西,余姓农民当即意识到,这是豺狗子。

因为解放初期,这一带距离原上桥乡的柏大林场很近,地广人稀,森林茂密,山涧野兽成群,常有豺狼出没,甚而是白天也敢在乡间大道上溜达,黄昏和拂晓之时出来的时间最多,不少农户的鸡鸭牲口经常被豺狼生吞活吃。

timg.jpg
游走于乡间的豹子虎(网络照片)

这只似狗非狗的东西,见到余姓农民后并没有加快跑的速度,仍然朝着鸡公岩的方向游走前行。

“老表!老表!快点出来,豺狗子朝着你那里走来了!”

余隔着对面很近的张家老屋里已经在地坝上说话的人大声喊道。

人没有打响声时,“豺狗子”装着如无其事,沉着冷静,泰然处之。

可一旦听到有人大声喊话拦截时,但见它立即大转弯,飞身朝大路的左上方纵跃,欲往上面的茅草山岗窜入鸡公岩方向。

此时张家老屋里所有人都被惊动了,“打豺狗子!打豺狗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霎时传遍了周围四下的所有农户,有的拿着火枪,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牵担,有的拿着钢钎,朝着张家老屋对面的山岗踊去。

这时鸡公岩方向的不少农户也都在那条山脉上做好了拦截的准备,到处人声鼎沸,群情激昂,犹如围歼土匪般的紧张与闹热。

“豺狗子”的西面受堵,北面遭围,南面被追,只好翻过山岗朝着人烟稀少的东面陡坡直下。

余姓农民和其老表等一行人紧追不舍,一边疾追,一边高喊,一直将“豺狗子”的行踪尽收眼底,距离“豺狗子”也越来越近。

不多时南、北、西三面的人都赶来了,将“豺狗子”紧逼于一处高岩之上。

“豺狗子”在众多牵担、扁担和钢钎的震慑下,毫无迟疑、大义毅然地朝着高岩跳了下去。

追赶的人群顿时傻眼了,等到回过神之后,“别慌!别慌!看看有没有动静?”终于有人发话了。

大家屏住呼吸,仔细听,没有什么动静!认真看,没有看到什么。除了“豺狗子”飞身跳跃的惊险场景还在浮现外,此时一切都显得异样的寂静。

“大家下去,马上下去,小心到大岩口去看看!没有动静,莫非那家伙被摔死了!”。有人高兴的喊着话,俨然指挥官似的。

人群各自拄棍夺棒地沿着山岩的梯梯坎坎,簇拥着茅坡草林,亦步亦趋地好不容易走下了岩坡。只见几个年轻人大大咧咧地拿着扁担,急匆匆地向着岩口搜寻而去。

“别慌!别慌!回来!拿长牵担保险些,万一那家伙性急了跑出来,扁担不管用!蹦命的事,开不得玩笑!”余姓农民说,“我也拿长牵担,你们都拿长牵担,紧紧跟在我的后面,见机行事哈!”

他们几位犹如侦察兵,小心谨慎,匍匐前行,横着牵担,注目岩口。

没事,前行!前行,细听!终于走到岩口,定睛一看,喜从心来,好家伙,还在洞里面,头和胸部被洞里面的草物遮盖着,只露出了半截身子,似乎在瑟瑟发抖。

此时余姓农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浑身的铜钱花纹跃入眼球,大朵大朵的花纹整齐有序地遍布周身,黑白相间,分外耀眼,纤细而长长的尾巴,拓展于臀部之下。

这哪里是什么豺狗子!追了大半天,原来是一只豹子啊!

“我的乖乖,这不是豺狗子,这是金钱豹!是一只很大的豹子虎!”余姓农民对着岩口下的村民高兴地喊着。

岩口下的村民炸开了锅,眉飞色舞,欲纷纷跑向岩口看看豹子的“庐山真面目”。

“别来,这是豹子虎,比豺狼歪得多,我们不能轻举妄动,现在还不知道是摔断了脚,还是摔死了。如果我们盲动,搞得不好是要伤人的!”余姓农民说,“现在,我们几个在这儿守住,观察动静,去几个人到村公所报信,请村干部来一起研究对策。”

就这样,报信的报信,守洞口的守洞口,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比开社员大会还积极。

“这下好,人家是把老虎当着兔儿打,你几爷子是把老虎当着豺狗子打!”嘈杂的人声中有人调侃嬉戏。

豹子虎蜷缩着身子喘着大气歇息在岩洞中,洞口十几根尖尖的长长的牵担密切注视着豹子虎的动静,封锁着洞口的出入要地。

狩猎在洞口处的人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人人紧绷着神经,个个处于临阵状态,握得紧紧的牵担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深怕豹子虎突如其来的挺身而出。

洞口外边来看热闹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将岩洞下面的一片坡地围得水泄不通。都巴不得马上一睹豹子虎的风采。

这时几个年轻人同村子里的干部赶到了现场,余姓农民领着村干部到洞口查看了豹子虎,确认还活着,只是受了惊吓后暂时的沉默,决不可贸然进洞围打,否则会伤及村民。

经慎重研究,由村干部出面,请刚从朝鲜战场上光荣退伍的张尹(化名)来现场用火枪射击,因为张的枪法很准,这样最为稳妥。

于是村民们一边去背火枪,一边去准备“铁钎子”,一边去请张尹到现场。

很快,张尹来了,火枪有了,于是人们灌注了足足的火药,在枪膛里装上了“铁钎子”。

但见张尹端着沉甸甸的火枪,小心翼翼地朝着岩洞口上去。一步,两步,三步,轻声,慢行,勾腰,低头,侧身,洞口的人在接应张尹,洞外的人在盯着张尹,此时鸦雀无声,一片肃然,每个人的眼神聚焦着洞口,耳朵聆听着即将发出的枪声;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着豹子虎***后出洞的情景;每个人都能听到各自心跳的声响,这是激动,也是难得的稀奇。

出奇的静寂被“砰”的一声枪响转化成了热闹,“沉闷而底气厚足”的枪声似乎预示了打虎成功的前兆。

“打着了!打着了!”

“肚子都打翻了过来!”

“全身还在发抖!”

“哎呀!大胯上在流血啦!”

所有人的欢呼雀跃,释放着此地多年以来村民们心中饱受豺狼虎豹侵袭的愤懑,好似在为无数死在豺狼虎豹硬爪血口下的鸡鸭牲口申述冤魂。

枪声既是礼赞,又是胜利的号角,更是村民们心中多年以来对豺狼虎豹的憎恨与呐喊!

“张尹的枪法真准!”

“别个是在朝鲜战场上打过硬仗的人,哪种阵势没有见过?打只虎算得啥?那是易如反掌,手到擒来!你乜的不准?”欢笑的人群中有人赞许。

几个年轻人在余姓农民的引领下,进入洞内,用长长的牵担谨慎地夺了夺豹子,全身软软的,没有了动弹的反应,一股浓浓的特有的膻味与血腥味扑鼻而来。

他们放下牵担,五六个人七手八脚地提着豹子的四只脚杆,慢慢地从岩洞中将其抬了出来,沿着洞外的小道,慢慢地把全身还是热乎乎的流着鲜血的豹子抬到了人群众多的斜坡之上。人们如获至宝,争相目睹。

“哎呀!这么大!”

“好长的身躯!长狻狻的!”

“全身的花纹好可爱!”

“你看嘛,肚子饿巴了背,干瘪瘪的了,肯定是饿极了,趁着早晨下山来找吃的吧!”

“你们看到没有,豹子的这只脚被摔断了,肯定是飞身下岩时摔断的,它啷个跑得了,好歪的野家伙,这回也算是在劫难逃呀!”

“虎落平川被犬欺,这回可是虎到乡间被人打啊!”

所有的人看着,说着,指着,闹着,奔跑着,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作为临近厚实密布原始森林的村民,几十年来,他们听到了长辈们与豺狼虎豹的遭遇经历,以及先辈们对豺狼虎豹外形与凶悍的描述,亲自听到了夜间豺狼虎豹们发出的尖利而恐怖的吼声,亲自目睹过豺狼虎豹在乡间大道上行走的身影,也亲眼看到过豺狼虎豹拖猪撵狗扑鸡鸭的惊险场景。

而今天让如此凶猛的豹子躺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场面,确实令人庆幸,令人振奋,难怪来看打虎热闹的人这么多,又这么兴奋!

说话间,几个力气大的人将虎抬到了关梁附近的农户家地坝上(现在的炮台村校附近),找来门板,在门板上挎了虎皮,剃了虎骨。

除了虎皮虎骨总共有80多斤虎肉。村干部商议,决定以生产小组为单位,将所有虎骨、虎肉分担了。

哪知道在打虎后的第三天晚上,挎过虎皮的那家农户却遭殃了:漆黑时分,那家农户刚刚关门准备睡觉,突然听到大门有什么猛扑猛抓的声响。

农户第一时间反映:这是打死那只虎的伴侣来了,门板上有死虎的血腥味道,它是来报复我们的,随急吩咐家人用桌子堵住大门,在灶屋里烧上大火,让火光吓走这只报复之虎。

报复之虎折腾了大半夜,直至累了才喘着悠长沉闷的粗气缓缓地离开了这家农户。

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大门板上全是凹陷深深的爪印,咬、爪、撕裂的痕迹遍及整个门面,密密麻麻,木丝凸起。力气之猛,复仇心之切,寻伴情节之深,实在让人后怕!

报复之虎晚间来此农户爪撕门板,一共持续了半月之久,后来这家农户在大门外的地坝上每晚坚持烧烟堆,将挎过虎皮的门板更换烧掉,准备了火药枪支以作应急之用。从此就再也没有报复之虎的光临了。

66年过去了,打虎的场景仍然在炮台村子里留传着,用火***毙豹子虎的人尚还健在,参加打虎行动的人多数还见证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围歼。

而今,豹子虎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那种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将永远定格于历史的长河!

(根据白桥镇炮台村校退休教师侯达志同志口述整理,时年侯老师78岁,“炮台打虎”之事系侯老师平身所闻所见,也是平身见闻中最珍贵的大事件,至今珍藏了66年。现将其付诸文字,意在告诉人们:曾经“炮台打虎”事情的真相与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炮台打虎”事情,我最早在1981年参加教学工作后听人述说过,那时只是觉得好奇,没有动笔叙述的念头。2000年之后,我到炮台村走访,多次听到了老人们重复着“炮台打虎”的事情。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老人们的多次重复,意在嘱咐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件事,在全球虎豹越来越少的今天,我们这里曾经有过稀有动物的到来并击毙过的大事件。原来我们这一代曾是这些稀有动物的游离场所和活动的乐园。

关于金钱豹
金钱豹属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豹亚科(Pan-theriinae),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的凶猛食肉类。雄性体重 75 kg左右,雌性体重55 kg 左右,身体全长(连尾巴)1.6~2 m,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子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冬末春初,3- 4 月份发情交配,孕期约 3 个月,6- 7 月份产仔,每胎 2~3 仔,初生幼体 500 g 左右,幼豹于下一年 5- 6 月离开长豹,独立生活,约 3 年性成熟。
金钱豹,猫科动物,体态似虎,但只有虎的1\3大,为中型食肉兽类,也被称为“花豹”。在豹属的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 肩高约0.7至0.9米,体长约1.5至2.4米,仅尾长就60厘米。体重60-100公斤。

timg (1).jpg

豹的颜色鲜艳,密布许多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点或斑环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名。腹面白色,杂有黑色斑点。雄性体重可达90公斤,雌性体重可达70公斤,身体全长0.5~1.2米,尾长一般超过体长1\3。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还有一种黑化型个体,通体暗黑褐,细观仍见圆形斑,常被称为墨豹。
早已被列为华盛顿《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与子偕老 发表于 2019-1-14 11:3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简直就是情景再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