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义解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19-1-31 16: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冯谖客孟尝君》义解
               高辉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巩固孟尝君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潜心设置“三窟”),表现了冯谖的政治远见和多方面的处事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善于利用矛盾解决矛盾。
timg.jpg
冯谖是中国古代“士”的典型而杰出的代表。中国古代的“士”,就是读书人,而且是职业读书人。“士”人可以不耕,但不能不读。“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仕而优则学”,做官以后,抽时间还要看看书,还要写写诗,填填词,做做学问。冯谖学问颇深,但没有做官,留得个客居他人的窘地。但冯谖是在“读书人与做官者之间游刃有余”的人,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职业身份。他是中国“人文精神,文化符号,政治远见,处事智慧”的化身。

古人所言“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什么是生活中的义?怎样去践行生活中的义?本文告知得十分清楚,一看便知,一学永记,终身不忘。而且你会被古人的这种胆识、这种正能量所熏染,所动容!处眼前事,留未来路,正是古代士人的为人智慧和处事策略,更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生存法则。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义”的体现:

有一天,孟尝君拿出记账的本子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其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你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
AS.jpg
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好一个冯谖,这就是他的深谋远虑;好一个“义”字,这就是他的处事之道。千金易求,人心难得。冯谖权衡孟尝君的得失,认为孟尝君最差的就是人心,这个人心不能单纯去施舍小恩小惠,不能用赤裸裸的金钱收买,而要实实在在的用“仁义”去感染,让众多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恩惠。当众核验契据,当众烧掉“欠账本”,当众焚毁欠账契约,这些举动让百姓看到了孟尝君的真诚,看到了孟尝君的关爱,更看到了孟尝君给了他们生存的希望,这就是“仁”。 这就是“义”。
timg.jpg
为富不仁,会有穷途末路之险域;为富且仁,定有山穷水复又一村。古人智慧,宏大高深;处事学问,常见于生活琐事。处事不能只看重眼前,不能只顾当下,不能坐井观天,不能感情用事,不能靠自己的感觉,不能靠暂时的心血来潮;处事要高瞻远瞩,要统筹全局,要通盘思绪,要权衡利弊,要顾此兼彼,要留有空间,要留有余地,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在信息如此发达、生活如此光鲜的时代,让我们重温古代的经典,重学古人的智慧,重思“仁义”的内涵,拓展我们的生活空间,拓宽我们生存的余地,让我们脚下的路更宽广,更长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无限的蓝天!任凭你飞跃,任凭你驰骋。正所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