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村”是开县东里方向原白桥乡幅员面积最宽、所辖人口最多、矿产资源最丰、森林覆盖最广的一个村级组织。与郭家镇、温泉镇毗邻。2006年撤销“炮台村”并于柏大村,现隶属白桥镇管辖,与开县的郭家镇、温泉镇、河堰镇连界,和云阳县的后叶乡接壤。
那么“炮台”名称由来的根据是什么呢?知道这其中的究竟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说起。
1938年武汉失守,日机从宜昌起飞,很快就可进入川东地界轰炸。为减少日机轰炸带来的伤亡,“万县行署九区防空指挥部”在所辖县内设立了为数不等的“防空监视哨”(又称对空观察哨、地面监视哨)。属于对空侦察情报网的组成部分,主要担任对空观察和报警等工作。
为此开县在1938年设立了“防空监视哨”,由“开县防空七一监视队”直接指挥,其队部设在县城后的凤凰头。根据开县的地理状况,在大进、白桥、九岭、天白、南雅、巫山坎、川心、陈家、临江、铺溪等地分设10个哨所,每个哨所有哨长、班长、炊事员各一人,哨兵5—7人。各“防空监视哨”架设对空瞭望台(当地村民称作打飞机的炮台),有与“县监视队”用电码进行通讯的专线联系电话,一遇情况及时向“县监视队”汇报,“县监视队”根据各地的汇报迅疾作出反映,或鸣警炮,或拉警钟,以减少人员伤亡。
当时日机轰炸开县主要集中于两个目标:一是开县城,二是温泉镇。
日机为何要轰炸温泉镇?温泉镇在当时版图上具有极其显著的地理位置,盐业兴旺,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与云阳的云安镇、巫溪的大宁镇同属川东的三大盐场,关系到抗战后方的民生大计,故日本人列为当时必炸之列。
日机要在空中轰炸温泉镇,从湖北出发的话,只有唯一的两条航线:要么从云阳县的江口、后叶经开县的白桥直抵温泉镇,要么由湖北经秭归、巴东入巫山、巫溪、奉节、桃子山、云阳养鹿溪、开县金峰、白桥到温泉镇上空。
白桥的“防空监视哨”设在原上桥乡炮台村21生产队(现白桥镇柏大村5组境内)的一座山嘴上。此处与云阳县后叶乡、江口镇方向和云阳县高阳镇、养鹿溪、开县的金峰镇、白桥镇方向成三角形壮态,视野极其广阔,便于直接观察从湖北宜昌方向起飞伺机轰炸温泉镇的敌机。
白桥“防空监视哨”架设的瞭望台较为高大,当地村民以为那是架设的炮台专打日机之用。从此以后,当地村民都称此处为“炮台”。
民国30年(即1941年),县政府设立上桥乡时,首次将白桥“防空监视哨”周围几公里的地界命名为“炮台村”。其命名正迎合和满足了早已在村民中所形成的定格形象。
1945年秋,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年抗战终获决胜,设立在县内各地的“防空监视哨”在完成了其特定的历史任务后也随之撤掉。
作为一个村级行政组织单位,“炮台村”虽然撤并了,但其名称是永远磨灭不了的,在其村民印象中,“炮台”成了挥之不去的印迹,仍然是村民们叫得响当当的名字,如今还有唯一一个以“炮台”冠名的就是“白桥镇炮台村校”。
白桥“防空监视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哨所人员的同仇敌忾以及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在日机4年(即1939年、1940年、1941年、1944年)9次轰炸开县的暴行中所发挥巨大的空中防御作用而永载于史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