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武城山十奇吗?竟然全是自然形成的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19-7-14 11: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武城山的自然奇观

在红谷石基地之上突兀耸立一座三山各自独立而连缀起来犹如一只大猫形状的山脉实属罕见,(猫儿寨就是其形象名)而从金峰岭逶迤而来的所有山脉除前、中、尾三寨均系青石结构山脉外,其余山峦要么是红谷石结构,要么是黄沙石结构;所有山脉均系峰峦迭起,犹如波浪形,但武城山脉一改波浪形为平顶山形,没有明显的峰峦,武城山顶部索有高山小平原之称,中寨尤为明显(建庙于此寨系首选条件之一),此乃一奇。

距离尾寨尾部约20米处的不到15米宽的山梁上的红谷石地基上,凸地升出直径约40米、高约50米如坛子形状的一柱石笋,在这种红谷石地理位置、这样狭窄的地势条件下耸立这样粗、这样高大的纯青石石笋,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杰作,其顶上生长在石缝间的灌木,一年四季,枝繁叶茂,尤其让人称奇的是每逢大汗季节,不见石笋之上的任何树叶萎缩,任何枝桠枯竭,其生命力之强,简直令人无法想象,此乃二奇。

前寨尾部开县界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自然印现着一副巨大的猪头崖石雕刻,翘着大嘴,张着双耳,眯缝着眼睛,轮郭分明,形态可掬,表情酣然,栩栩如生。从地理位置、岩石结构、肖像形体、肖像数量来看,这绝不是人工雕琢,而是自然天作之功,遗憾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水土严重流失悬崖发生崖崩而滚落于乱石了,武城山的这一奇迹成为了人们的千古之憾,此乃三奇。

武城山三座山头,一改附近所有山头都有峰峦的山势,山上均无明显峰峦,地势开阔,大坝平整。但在前寨、尾寨上却有“平地起山”之奇:前寨云阳界面上,凸现一座红谷石、直径不到50公分、高不过30公分的圆锥形山包;而在尾寨拐弯处的中部则矗立着一座直径约30米、高约10米的山峰。山上生山,确实是一大奇观,此乃四奇。

前寨约20米处朝西北方向(与猫头几乎成90度角)横着、高与前寨相当,长不过50米、宽不过3米、高不过20米的平行四边形状山梁,当地人称之为案山,一可挡住猫眼的光线,因为猫头正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二可供猫平日的嬉戏玩耍,此乃五奇。

武城山海拔近千米,矗立于开县、云阳金峰岭山脉的交界处,何况武城山的风大闻名遐迩,“一年只吹三次风,一次只吹四个月”是对其常年吹风的形容写照。但你如到了中寨之中,无论什么时候都感觉不到有吹风的迹象,但崖边和山门门口、窗口的风很大,此乃六奇。

中寨有两道石质建筑山门,东南方向为前山门,西北方向为后山门,前寨、尾寨仅有一道石质建筑山门。全系条形大青石砌成。整个建筑矗立于地形奇特,形势险要的悬崖绝壁之上,高大雄伟,蔚为奇观。整个山寨寨门建筑,均跨越云开两县地界,一门之内实有两县之属,其寨墙沿悬崖峭壁依势而建,如刀砍斧削,有飞鸟不能立之感;其下岩石凸滑,乱石密布,有猿猴不能攀之难。站立山门,仰望寨体,高耸云端,让人脚下生风,脚心发麻,全身酥软;俯瞰寨外,万丈深渊,让人头昏目眩,胆颤心寒。如此险要之地,如此巨大之条石,矗立如此坚固、高大之建筑,当时是凭什么附属设施、起重设备进行工程建设的?而且历经200多年风雨飘渺尚无任何破损,此乃七奇。

沿前山门径直往下十余米处的左下方悬崖一凸起的石壁上(云阳一面),有一双深度不到一公分、长不到五公分的小而乖巧的人形脚印,传说是大慈大悲南海观世音菩萨下凡的落脚之处。虽然险要,却为武城山增添了朦胧的神秘色彩,但凡上武城山的游人香客,都要冒险以目睹这双菩萨的脚印为快乐。所以人们说:“上武城山,不看这双菩萨的脚印,等于没上!”此乃八奇。

中寨南面(即开县一面)悬崖的中段之上,自然形成着两个精巧的平坦之地。此地唯一的通道只能从中寨上下,除此别无他路可寻。四面岩石,有如刀砍斧削,除上面的一条天梯式石阶进出外,全是悬崖绝壁,其情状使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其上建有石质结构的雕楼,据老人们讲,那是专用于关土匪之地。那些亡命之徒一旦进入此处,犹如丢进死牢,只有亡的机会,没有生的可能。这真是天赐神予,自生一处惩治不法之徒的最佳地方,此乃九奇。


三寨所有建筑石质材料来源于其西北方向距武城山约1.5千米的关山(现在仍然能突显大石场的开凿痕迹)的垭口之下,石条之巨,数量之多,当时道路之狭窄险要,多为悬崖峭壁开凿之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隘,(现在是天堑变通途了,2010年5月已硬化水泥路面于中寨山脚之下),当时是凭什么工具运输其上的?此乃十奇。

中寨开县地界上平行并列着两眼古井,其间隔不到5米,圆形井浅者为云阳之井,方形井深者为开县之井。相距很近的两眼水井水源不同,圆形水井为泉水,方形水井为山水。圆形水井浅且水位高,方形水井深且水位低,但圆形水井之水从来不会向方形水井渗浸,虽朝夕相处,岁月相伴,但水路分明,丝毫无犯。因圆形井很浅,又是泉水,取水方便,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取水于此井。2000年5月重新建庙以来,在中寨之上搞了数次规模大的建筑,其建筑用水都取于此井,后来人们发现,取水量小的话,水位怎么也不会越过水井原有的自然的水平面,取水量多的话,头一天逾越了水井原有的自然的水平面,第二天一早水井水位又水复原位,不多不少,不漫不溢。清澈见底,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冽,甘味爽口。无论是洪涝日还是大汗天均是如此。此乃十一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Wxd2018 发表于 2019-7-14 18:2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要是配上图就巴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等待真爱到来 发表于 2019-7-15 04:1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人幼儿园毕业,看出来一个错别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