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桥镇大坟坝里“鬼火”点烟

[复制链接]
华哥 发表于 2018-4-21 13: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这个故事是我母亲讲给我听的,意在警示我晚上不要出门。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的大外公,但我从未见过。

故事的地点就在我故乡白桥镇武城村原16组。

据我母亲讲,那是发生在解放前关山大坟坝里的事。

关山,就在我家住地不远的右上边,几十亩的略呈南北向倾斜的大坝,黄沙土,全是大堆小堆坟墓。排列不均,分布不匀,当地人又称大坟坝。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将所有坟墓挖掘筑成了层层梯田。“黄爽爽”的厚木棺椁被我们生产队的社员抬进瓦厂,用着烧“赶火”的材料。

小时候我亲眼见过那些坟头,那些石头,那些木头,社员们挖坟的那些劲头,以及从内棺椁里挖出的那些白白的骨头!

大外公烟瘾(山烟,又称叶质烟)很大,整天大烟棒是上不离口,下不离手,简直有点爱不释“棒”。烟雾把他熏成了黑褐色,烟味成为了人们认识他的第一张名片。他每到一个地方,人未走拢,烟味先到,闻其味便知其人。因此,远近出名。

大外公有一天外出,大约是农历的七月,因办事情不顺利,耽误了回家时辰,深更半夜路过关山大坟坝时,离道路不远的一座坟墓面前,有一大堆“明噜噜”的火焰在燃烧。由于赶路,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吸烟了,一看到火,就立马产生了“望梅止渴”的效应,想起了烟叶的味道,顿时烟瘾大发。

大外公想,反正是晚上了,再说也已经走到了本地方,干脆在这儿“吃一嚼烟”了再走。于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拿出叶质烟,借着坟坝前“明噜噜”的光亮边歇气边裹烟,装入大烟杆里后,起身就到“明噜噜”的光亮处去点烟。

烟杆头伸进了“火”里,嘴巴“吧嗒吧嗒”个不停,“吧嗒”了半天,就是点不燃烟。

怎么回事?明明有火,点不燃!妈得个P的!未必得还有个讲究?

大外公耐着性子,继续“吧嗒吧嗒”!“ 吧嗒吧嗒”!可“吧嗒”了许久许久,始终“吧嗒”不出烟雾,嘴里始终吸不进烟味!

莫非是把烟裹“实在”了,不通气?莫非是烟叶被身上的汗水打湿了?大外公从烟杆里重新取出裹好的烟,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又仔细地裹了一遍,舔了舔裹好的烟,装入烟杆头,又去“火堆”处点烟了!

烟杆对着“火堆”,点呀点!吧呀吧;点呀点!吧呀吧;点呀点!吧呀吧;点了很久,吧了很久,可就是见不着裹着的烟冒烟!

“有你妈个鬼!看着这么大堆火,连‘一嚼烟’”都点不燃!”大外公火冒三丈,气不打哪处来,就用手中的大烟棒,朝着那堆“火”使劲地“呼啊呼地”“掺”去,直至将浑身精力全部发泄,才觉得解气。

正准备坐在原处休息时,这才发现:原来那堆“火”到处都是,这儿也是,那儿也是,烟杆上也有“火”,再定睛看时,脚上、手上、身上都有“火星”!

“奇怪,这么多‘火星’,怎么‘跑’到我了全身?怎么没有烧痛的感觉?遭了,遇见‘鬼’了?”大外公下意识的**的小声说,“怪不得点不着烟,原来是‘鬼’在捉弄我,不对,此处不可久留,得赶快开溜!”

“是你妈些莫子鬼东西,老子走了多少夜路,这样的事见得多了,告诉你,老子‘没安子’怕你!你给我等着,老子明天让你‘狗血喷头’(用狗血克煞)、泼你桐油、撒你菜籽,钉你长钉,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转世!”大外公大大咧咧地说着,壮着胆子,头也不回地径直向自家的屋里慌慌张张地走去,全身渗出了汗液!

这是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的关于鬼的故事!

这是我小时候第一次对家乡关山大坟坝的认识!

这是我小时候第一次对走夜路所产生的敬畏!

长大后,方知大外公遇到的那是磷火!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关山大坟坝毕竟是阴宅之地,在中国漫长的阴阳传统文明影响下,在历代人看来,这里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就是适合人的长眠之地。任何人为的漠视和毁损,都将阻止不了人们最终的归宿和尘埃的落定。

去年腊月,我冒着严寒,借着回家在我姐哥家小住的机会,专门到关山大坟坝转了一圈,发现关山除了长满了荆棘草木外,期间又增添了不少黄色的土堆,黄花花的幡伞、飘扬扬的长钱,在呼啸的寒风中诉说着这里的过去,彰显着这里的现在,游荡着这里的未来!

也许,这里的现在和未来,仍然会重复出现着有如过去更多的一大堆、一大堆“明噜噜”的火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汉丰一校高辉 (2018年4月15日)

我每天嬉皮笑脸的,你看我也很开心~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金牌会员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