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桥古迹寻踪之一(一)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20-6-5 11: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在白桥镇8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苍凉着不少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是历代白桥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留下的地方印迹与生活的历史见证,代表了白桥先祖们的文明与智慧。为了不让这些文物古迹从家乡人以及世人眼中消失,特以文字加以记叙,权作传续,以示不忘我们白桥的文化根脉。

一、文物古迹出土遗址
    “战国编钟一件,1988年6月于温泉区白桥乡桂花村2组出土(现陈列于开州博物馆)”。——摘自《开州民间文化》(2009年版)P441。

二、古地热风遗迹
    位于原上桥乡武城村11队与原茶坪村6队之间大潮湾的顶端之石坡面上。上世纪30至50年代,此处石坡面上乱石林立,嶙峋怪壮,大小地洞无数,周围无人敢进焉。其中有一个口径如住家水井大小的地洞,深不可测,阴森怖然,不论春夏秋冬,每到天气骤然变化之时,便有大股白色的雾气从洞口喷涌而出,并发出类似于“嗷嗷”叫的狗吠声,时人以为此地阴气沉重,鬼神作祟,故在此设立阿弥陀佛,以镇鬼神之妖气。

三、泥石流遗迹
    1、乾隆泥石流遗迹。位于原上桥乡乾隆村4、5社,传说发生于清乾隆年间。山梁低陷最深处约为60米,泥石流面积约为500亩,是境内最大的古代泥石流遗迹。其内悬崖陡峭,洞穴纵横,蛛网分布。东部边沿有一洞口北向的横洞,洞檐有“甘霖洞”三个隶书大字,上世纪60年代人为毁损,凿痕尚存。

    白桥镇境内的古代县级步行通道从此处穿间而过进入云阳县地界,再经云阳县的后叶、江口、鱼泉、沙沱镇进入巫溪县境内。

    2、武城乱石窖遗迹。位于原上桥乡武城村9、10社。传说与乾隆泥石流同时发生。面积约为50亩,其内石窠乱丛,洞穴密布,林木幽深,人迹罕至,十分惶然。

    3、金峰岭尾脉断裂遗迹。位于原上桥乡茶坪村5社。“清光绪三年(1877)六月,上桥乡茶坪村金峰岭的尾脉发生断裂,裂缝长1000多米,裂口宽10公分至1米,脊部大路断裂,裂口1米多,行人不能一步跨过。自此,该地改名‘裂口坪’。迄今虽逾百年,缝隙已被浮土填塞,然断裂痕迹仍清晰可见。” ——摘自《开县志.滑坡和泥石流》P94。

    4、武城猫儿嘴至水竹林内的滑坡遗迹。位于原武城村8、9、10、11社之间,面积很宽,受灾面广。原发生滑坡具体时间不详。“1998年6月久雨,白桥乡武城村发生大面积滑坡,滑体长1.5公里,宽1公里,导致该村5个组29户、174间房屋全部垮塌,其余34户、151间已部分垮塌或成危房。”——摘自《开县民政志》(2008年版)P319

    5、原武城村3社、7社南部悬崖边沿上6组境内泥石流遗迹。“发生于2000年7月4日上午9时,白桥乡武城村6组大滑坡,滑体长1000米,宽400米,深10米,约400万方泥石将3户农舍全部打垮。”——摘自《开县民政志》(2008年版)P319。所幸无人员伤亡,原武城村六组从此消失。所有社员由村统一安排至各组安居乐业。

    6、原月霞村16组山体滑坡遗迹。“2001年4月20日,白桥乡月霞村16组发生山体滑坡,滑体3万立方米,致全组21户136间房屋墙体裂口,地基沉陷,全部成为危房。”——《开县志〈1986——2005〉》P108。

    7、原上桥乡茶坪村6社大潮湾顶端泥石流滑坡遗迹。上世纪60、70年代此处均发生大面积泥石流,毁坏了近100亩坡面耕地。70年代后,坡面耕地流失,从此成为了陡峭的荒凉之崖。此处的地热风现象也从此消失。

    8、原上桥乡柏大4社“偏岩”滑坡遗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偏岩”之上、“火烧山”之下,原上桥乡大多村民步行去温泉镇的古道边,一坡宽约60米、长约900米的整块青石板发生断裂,由南直滑北底沟壑,霎时天崩地裂,气势恢宏,致使大片国有森林损毁。

    9、原上桥乡柏大村3社底部小面积滑坡遗迹。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陡坡”对面山坡底下的砭砂石斜坡面发生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滑坡,滑坡从北到南,由上至下成褶皱型卷曲挤压滑动。

    10、丁山村泥石流遗迹。位于原白桥乡丁山村底部与原金峰乡交界之地。乱石堆砌,缝隙纵横,具体发生泥石流时间不详。

四、摩崖石壁、自然地理造型

    1、武城石壁造型。位于武城村原11社与12社之间、面积约为120平方米、坡度为45至65度的南北斜面石坡。其上有35个大小不等的人体脚印,2处凹陷深度不一的人体臀部座印,清晰可辨。所有印迹光滑圆润,丝毫没有人工打造雕琢的痕迹,如同人踩在或坐在柔软的泥土里留下印迹的逼真与自然。

    2、武城山前山门左侧的摩崖造型。在武城山中寨前山门左侧悬崖石壁上,十分清晰地印现着一双小巧玲珑的脚印,长约25厘米,宽约8厘米,相传为观世音菩萨下凡落脚武城山时的印迹。
   
      武城山前山门云阳县境内的神仙石脚印造型

    3、月霞大石包摩崖造型。位于原上桥乡月霞村11社(现月霞村2社)的大石包,乱石堆砌,怪石嶙峋,大小不等,小如弹丸,大如山峦。在几墩磅大的石壁上,印着狮子、老虎、犀牛等野生动物的脚印,爪痕深陷,蹄印清晰,相传为远古时代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时所踩留的脚印。

    4、金峰岭龙脉造型。位于原上桥乡茶坪村8、7、6、4、至1队与月霞村1、2队之间的一条由东北西下的山梁,酷似一条蜿蜒起伏、昂首游离于月霞溪的巨龙。
    5、文龙龙脉造型。位于原上桥乡文龙、上桥村之间的一条山梁。酷似一条由西向东、昂首腾跃、游离奔腾、积极向上的巨龙。头部在原文龙村9队,古人在其头部建有庙宇,故曰龙王庙。

    6、马鞍山。位于原上桥乡上桥村6队至12队之间的一座山梁,由东向西,连绵起伏,酷似一座马鞍,故名。

    7、猫捕老鼠。位于原白桥乡中柏村上白桥,展现于眼前的小山,酷似一只活灵活现欲抓老鼠的山猫。山前大坝上的凸起形状,好似一只吓得瑟瑟发抖难以逃脱的老鼠,故名。

    8、葫芦田。位于原上桥乡武城村13队的山岗之上,是古人造田时人为的杰出,葫芦把柄朝东南方向,一条弯曲延伸的水堰沟系葫芦藤,故名。

五、石碑遗址

    1、贞节石牌坊遗址。位于原上桥乡1社境内,紧邻高岩咀石拱桥面向东方的左侧,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该坊为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四柱三间,两侧有双层抱鼓。中间坊高,左右坊低,品字形结构。中间坊顶端檐下“贞节坊”三个行楷大字赫然醒目,相传为清朝两江总督李宗羲手书真迹。

    正面各坊间石面上,采用浮雕与透雕手法,雕刻着龙凤花纹,技艺精湛,娴熟深邃,造型逼真。可惜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牌坊所有碑石全部砸烂,掀落于高岩咀的悬崖之下,牌坊遗址早已垦为农田。

    2、指路碑遗址。位于原上桥乡茶坪村8社与云阳县后叶镇清顺村6社交界之地古道侧坎,留存着一节石头碑柱。其上清清楚楚地镌刻着“大清咸丰八年”字样。咸丰八年,即公元1858年,距今已有160多年了。

据资深老人讲,过去的指路碑多立于三岔路口之上,起到为外地人指明方向路径的作用。指路碑多为民间自发组织捐资修建,属于民间“功德”范畴。此地的“指路碑”,样式美观,阵容庞大,仿照民间石牌坊式建筑修建,全系石质结构,规模大器,设计新颖,结构坚固,雄奇高大,雕龙画凤,拓字隽秀,蔚为壮观,是一处风景秀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遗憾的是已毁于20世纪60年代,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仅仅是“石牌坊”侧边刻有“大清咸丰八年”字样的立柱而已。

现在矗立“指路碑”的地方,过去名曰“王家垭口”,是多条道路的交汇之处,曾经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过客不断,往来路人,络绎不绝。它远通湖北的襄樊市、老河口市,近到四川的万源,也是当时人们通向城口、巫溪、大进、温泉的必经之路,堪称为当时开县、云阳到外地的“贸易之路”属于秦巴古道的支脉。

待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康桥 发表于 2020-6-5 12:4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看了一下,全是历时多年多处滑坡,泥石流的地方,居住环境这么恶劣,怎么还能够住人?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