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桥古迹寻踪之一(二)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20-6-5 11: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六、古寺庙遗址

    1、猫儿寨。位于武城村1社境内的武城山,海拔约1000米,紧邻云开两邑的交界之处,是一脚踏两邑的最佳之地。该寺庙属于道教,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兴旺于清朝咸丰时代,没落于民国末年,又兴旺于2000年之后。是附近云开两邑最大、最兴盛的寺庙。是境内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远、和尚最多、香火最盛的寺庙。

    猫儿寨系前、中、尾三寨连缀而成,因其形活像一只匍匐于山梁、面向东方的大猫而谓之。三个寨上均有高大雄伟、气势恢宏的石质建筑群。所有建筑,式样美观,建造精美,雕刻细腻,不论是浮雕,还是刻字,均属巧夺天工、独具匠心之作。其在高达50多米悬崖峭壁上的牌坊式石质山门建筑,更是让人望而生寒,胆战心惊,全身发悚。巨大的条石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的条件下是如何垒砌其上的,让人不可思议,经过几百年的数次地震,这些巨大的条石却纹丝不动,俨然整块石块的黏附,至今没有任何迹象的偏颇。前寨、尾寨的山门均被人为毁损于上世纪60年代,所幸中寨两道山门尚存。“猫儿寨遗址”于2011年3月24日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猫儿寨上,发生了多起历史性大事件:

        一是“白莲教”进攻猫儿寨,大获全胜。“肖国英,邑武生。嘉庆二年(1797年),率团勇御贼于猫儿寨,贼掠甚众,既无援,被擒。贼恨之深,以铁钉钉其手足,更以铁钉攒其心,死。入祀昭忠祠。”——摘自《清.咸丰开县志校注.节义篇》P79;

    二是神兵大闹猫儿寨失败。“民国33年(1944年)10月7日,上桥乡猫儿寨,聚集神兵数十名。县府随即调自卫队围剿,于10日击毙神兵首领姚国正,余众溃散。”——摘自《开县志.大事记》P15;

    三是徐道长手摔匪徒,殉命于中寨前山内。传说清光绪年间,土匪趁黑夜从中寨前山门两边的悬崖上攀附进寨,正欲实施抢劫,不曾被巡夜的徐道长发现,徐当即左右手各拽其土匪,犹如抛石子一样将两土匪摔向了云开两邑的悬崖之下,顷刻毙命。此时徐道长哪里知道,山门外一双仇视的耳朵听清了门内所发生的一切,也静听着徐道长的动向。并早已从大门的观察孔进枪瞄准了前去检查大门闩的徐。当徐道长检查完门闩向庙内走去时,随着一声沉闷划破黑夜而罪恶的枪声,徐道长应声倒地。
    传说清朝光绪末年,猫儿寨办过几年禅学,上午练武,下午习字,晚上识经修行,招收了不少学徒,后因社会动荡,人心不稳,庙资不足而停办。

    2、金峰观。处于云开两邑、云开四镇(云阳县的后叶镇、开州区的河堰镇、温泉镇、白桥镇)的交界之山、开州的第七大山岭——金峰岭之上,现为白桥镇柏大村3社之内,海拔约为1118米。金峰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住持、信徒全系尼姑,是白桥境内唯一的尼姑住持寺庙场所。寺庙毁于民国末年,“金峰观”石匾荒凉于遗址之地,述说着金峰观的年年岁岁与人间的悲悲切切。

    庙内神像多系石雕,曾辗转于跛子坡、陆家垭口供奉,现龛供于原茶坪村8社王家垭口一座小山岗上的庙宇内,常有云开两邑村民来此烧香还愿。

    “金峰岭的钟飞了”,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灵异离奇的民间传说。

    3、叶家寺。位于原上桥乡月霞村2队,相传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由梁平县双桂堂寺庙的破山和尚亲自委派高徒在此选址修建。叶家寺庙是建筑在形似与神似的龙的鼻梁之上的寺庙。庙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口圆圆的水塘,绿水满盈,白日水光辉映,夜晚皎月银波,两只炯炯有神的龙眼灵动闪现,惟妙惟肖,真乃天然所生,天下奇观。

    庙宇周围盘踞着硕大无比的黄葛树,高约30米,树冠覆盖着整个庙宇,传说为建庙奠基时所栽,根须发达,枝繁叶茂,活力充沛,主杆庞大,其中一棵六个大人也难以合围。

    庙宇东边的那棵黄葛树,树蔸西面有一个大洞口,传说为历朝历代放牛娃在此嬉戏玩耍、避风烤火、打牌娱乐的栖息之地。还可同时容纳3个大人在此树洞里谈天说地、休憩闲坐。足见此树之大。民国末年,庙宇被毁弃,之后用作国家的储备粮仓库,1976年拆除仓库时,所有黄葛树均被砍伐。而今遗址尚存。

    4、观音庙。位于原上桥乡乾隆村7社,猫儿寨南面直下约1000米处。传说建庙于清朝乾隆年间。庙内尤以樟木雕刻的18尊罗汉闻名于民间。民国中、后期在此设有学校,每日早上都在学校外面的操场上升旗,现在90岁及以上的老人都在此见证过升国旗的庄重仪式。原万县专署统计室主任万宗瑞(原上桥乡月下村斑竹园人氏)在此读过书。当时插国旗的石质旗台尚存。

    这里同时也是乡丁、保队在此武装训练的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用作学校,1986年4月古庙全部拆除,保留了古庙的所有基础,其上重新建立了砖木、水泥结构、四合院的学校楼房,由于生源外出,2010年9月后结束学校的历史,现为村办企业的冻库。

    5、龙王庙。位于原上桥乡文龙村9社。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毁于民国末年。民国时期,长期有乡丁、保队在此武装训练和文化学习。

    6、崇福寺。位于原上桥乡政府所在地,王家坪的中心,民间又称观音庙。建于清朝同治9年,即公元1870年,有清朝两江总督李宗羲的亲笔题字匾额。寺庙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庙前有戏楼,后有正殿,两侧楼廊高大,殿前内坝宽敞,规模宏伟,蔚为壮观。民国时期,上桥乡公所、中心国民学校均设立于此,是上桥中心小学的前身。现为白桥镇上桥村民委员会办公驻地。

    7、川主庙。位于原上桥乡茶坪村5社一座雄伟高大的山梁之上,属于金峰岭的尾脉,与裂口坪紧邻。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四合院建筑。毁于民国末年。曾经用作村里办公、学校之所。

    8、大圣庙。位于原上桥乡炮台村5队一座山梁上。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规模较小,常年一个人经持,毁于民国末年。现在原遗址上建有一座小庙,供有大圣神像一尊,常有老年人在此跪拜。

    9、山神庙。位于原上桥乡柏大村7队,原大山林场左侧山梁之下,上世纪70年代末迁供于柏大村7社与原大堰乡同乐村交界的木梯子山梁上一小庙内,现有多尊石雕神像龛供于此,由于没有通公路,很少有人参拜了。

    10、石观音遗址。位于原上桥乡武城村7队与6队的山崖边界。在一墩硕大的青石头上面镌刻着观世音菩萨像。出于崇拜与敬重,当地人紧靠石墩搭建了一座小庙,保护了菩萨尊容,避免了寒暑的风吹雨打,香火兴旺。2000年7月4日此地滑坡时移动,后被村民将庙内菩萨塑像迁移至此处不远的山梁上,至今犹存。原大石墩上的观世音菩萨像仍然印在。

    11、观音岩遗址。位于原上桥乡柏大村1队东部的悬崖人行小道之边。据说此庙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庙虽小,神很灵,信奉者甚众,香火至今旺盛。

    12、东嶽庙。位于原白桥乡中柏村校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3年,初期规模小。民国29年(1940),当地开明士绅王述章深明大义,十分热爱地方教育,积极奔走,四方集资,于是年将庙改建为上桥乡第五保国民学校,民国34年(1945)1月改设上桥乡中心学校分校。1960年修建大型白桥水库时全部拆毁,1963年开始复建,现为白桥镇中柏村校。

   13、乾元庵,位于原白桥乡中柏村6社,建于清乾隆年间。系云雾庵迁建于此。内有神像数尊,无人经持,香火不兴。1949年12月后,改建为居民住房。

   14、土墙寺,位于原白桥乡黄岗村山梁之上,属清代寺庙。因建筑结构纯系泥砖土墙而得名。民国时期,政府提倡兴新学,废旧塾时,由地方筹资扩建寺前和两侧房屋数间,以作教学之用。民国27年(1938)设保国民学校,1972年将丁山村内的原白桥公社中心小学迁建该寺。现为开州区白桥镇中心小学,属于开州区内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15、岱宗祠,又名东嶽庙,因境内中柏村已有一所东嶽庙,所以命名岱宗祠。位于原白桥乡丁山村校内,建于清光绪年间,庙宇恢宏,气势壮观,结构森然,地面平坦,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现为白桥镇丁山村校。

   16、菩萨殿。位于原白桥乡茶山村10队双寨子尾部,属晚清寺庙,规模较大,四合院砖木结构,店内菩萨塑像很多,类别齐整,阵容庞大,肃穆俨然,专供各类菩萨塑像的殿堂,故名,民国末年改建为民房。

   17、玉皇庙。位于原白桥乡三墩村3社,属民国初期寺庙,规模较小,有数尊菩萨塑像存共。现仍有小庙。(待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江·冰雪主人 发表于 2020-6-5 17:4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乡土人文,值得记起!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