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宅家的日子
文/周成芳(本文原发表《重庆晚报》)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最先叫停的就是我所从事的旅游业。有人戏称原本的春节出团旺季变成“退团旺季”,煮熟的鸭子一只只飞走。我的内心有些失落,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那阵子,多地新闻媒体策划了以“共同战役,从我做起,每个人都是防线”为主题的短视频活动,邀请各界人士共同发声,助力防控。我很荣幸受本地媒体之邀,在视频里倡议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并表决心要从我做起,安心宅家做贡献。
曾经的我是典型的工作狂,走路、坐车、甚至一日三餐都不忘时刻关注手机,看微信上是否有人咨询业务,之前咨询过的客户是否有回复,已参团外出的游客是否玩得愉快。每天,我的满脑都是与工作相关的事。即便深夜已进入梦乡,只要听到微信声响起,我也会本能地睁开双眼,打着哈欠在手机上为客户发布行程。
宅家的日子,我将手机调成静音,每天睡到自然醒。除关注疫情动态,大多时候,我将手机搁置一旁。坐在阳台上,泡一壶菊花茶,看看蓝天,望望白云,哼哼歌谣。暖暖的阳光洒在我身上,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没有工作干扰的日子里,我感到久违的舒适和安宁,先前的失落感也烟消云散。
学生时代,我一直迷恋朗诵,特别偏爱一些电影里的经典台词。离开校园多年,曾经的爱好早被繁杂的工作抛到九霄云外。终于有了闲暇的时光,我在手机上下载了录像软件,关好门窗,配上舒缓的音乐,一个人在书房里忘情地朗诵《简爱》《雷雨》《叶塞尼娅》等影片的经典台词。我的表情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悦或悲伤,声音把控也随情节的发展或高亢或低昂。我沉浸在朗诵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奇妙和愉悦!
我将自己的朗诵作品上传至朋友圈,随即引来众多微友的关注。一些老友纷纷点评,仿佛又看到学生时代那个纯真的女子。这些年来,我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每天都在不停地旋转,从未停下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感谢这段宅家的日子,让我似乎又回到青年时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疫情期间,宅家的人们似乎都没闲着,朋友圈开始刷屏似地晒起了各自的作品:蒸包子、炸油条、烤面包等,让我很是心动。尤其是站了20年讲台的闺蜜冰儿竟然做出了漂亮的包子,让我终于忍不住跃跃欲试。
我网购了面粉、酵母粉等之前从没接触过的食材,照着网上一步一步开始尝试。冰儿说,面团发酵后要比原来大两倍。我依葫芦画瓢,笨拙地操作。当我的小面团终于翻倍似地增长,我竟然孩子似地开始欢呼雀跃。
我将自己做的处女包子晒到朋友圈,引来众多人速度围观,包子模样虽不美观,却仍然收获了很多鼓励。
足足一个月,我几乎没出过小区大门,配乐朗诵、做包子、炸油条、在阳台种花养草、照着视频研究美食……我在之前极少涉足过的领域里玩得不亦乐乎,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当新闻媒体发布,我所在的城市连续一个月无新增确诊病例时,我做的包子终于有了漂亮的褶子,蒸出的烧白好评无数,阳台上之前一直枯萎的三角梅开始披上绿衣。
朋友在微信上对我说,妹子,这次疫情,你们损失很大哟,我看你还似乎过得悠哉乐哉!我回复说,我失去的只是一些赚钱的机会,收获的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段时光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其实就在于各种体验,只要善于学习,勇于挑战,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加安宁和美丽。
作者简介:周成芳,重庆市三里河旅行社负责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开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先后在《中国审计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法制报》《重庆政协报》《重庆科技报》《新女报》《成都晚报》《长江日报》《今晚报》《山西日报》《春城晚报》《华西都市报》《劳动午报》《37度女人》《老人春秋》《老同志之友》《特别关注》《家庭健康》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数百篇,出版散文集《不改的朱颜》
微信号;zcf383784283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三里河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