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拜阅百年尘封家谱,感恩先辈用心良苦,一字一句,那是与先人心灵的对话;一行一页,皆是家族荣兴的再现!生活之艰辛,人生之辉煌,尽在字字句句中,每每令人感激涕零!无言的家谱,诉说着一个庞大家族的兴旺与繁荣。是百年前的祖先,以道义与担当,执着与责任,留给后人们的宝贵精神食粮,无论世事多难,都会义不容辞,永远传承,这是陈氏后裔决不可推御的责任!
附载 建祠四则
宗祠
文公家礼,载祠堂之制三间,又为遗书、衣物、祭器库于其东,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扃闭。若家贫地狭,则止(只)为一间,不立厨库,而东壁下,置立两柜,东藏祭器,西藏遗书衣物,是则祠堂之制。所以敬先训后,只宜朴素,不宜奢华。家贫者,或量力费三四十金,或量力费七八十金,皆可为一间。家稍裕者,或量力费二三百金,或量力费四五百金,则三间之制,以及祭器、神厨等项,不难告竣。无如今人多不讲究家法,只
求祠宇辉煌,誇耀闾里,甚至有千金犹不能完竣,宜乎?修祠宇者之鲜有其人也。
祭田
祠业务要界至显然,四面宜界碑,契约载之,族谱总之。祠宇务(毋?)令异姓照守,祠业务(毋?)异姓耕种。庶免族众争竞其佃户,一不许客上招客。果能安分勤谨,培补地方首人,不得擅取另招,亦不得复加租稞(锞),致使受累。若遇子午之年,或中秋重阳,务要定期踏界,佃户先四五日用石灰于界上搭明,以便众目观看,是日取公项设席,延族众及界邻,清理一翻,则
祠业诸弊,自无由而生。若虑席多费重,则预先示谕族众,未满十五岁之人,恐不更事,俱不必来。
族众捐金置业,或有好义之人捐舍祠业,其條款详载谱乘,普散族众,庶能持久。黄州太守余思济公,学田自元历明,至今五百余载,而后嗣却能世守不失者,以所定章程之善也。若捐业不能与閤族作公,其存心已私,纵然凭神盟誓、镌谱勒碑,不数传即变卖无存者,吾邑中已眼见多人也矣。
予族祠业条款颇为详悉,此书不使琐载。诸善若建祠置
业,不妨取寒族谱乘参酌之。
族正
宗族中择其贤能者,立一族正,一副长经理。祠中之事大小诸务,问族正悉听嘱咐,果属公正,得以尊先训后,至一二载者,其人没(殁)后,将公银于祠宇中刋碑述行,以昭劳绩。或续谱时,名讳旁述厥生平,永昭善行。
宗祠首人不宜多,多则不免好逸恶劳,归功诿过,终不能济者矣。
祠金
祠业出息,凡谷石银钱,择其家裕者,议二首人经理掌放,逐年仲冬初一日,在祠中同族正清算,至三年迁替,其银钱
谷石诸项,务须交卸明白。如甲交于乙,而乙不妥之处,仍唯甲是问,俟乙交于丙,而甲始无事,则迁替慎重妥实,庶免侵蚀之弊。总之,公项银钱谷石,谱要注明,谱内不得希借多寡,庶免首人受累。其掌放公项者,利息总要较他处更轻,书立借券,在族正手中存照。若祠金失落,务须赔还。其借放由首人自便,斟酌可否,族人勿庸妄生议论,訾毁首士。掌金者果属家裕人直肯为首掌放四五六次者,真属祖宗肖裔,子姓维城,其人没后,刋碑以示楷模。

凡族中子女及孤弱无力之人,或被谋害,事非得已,理应呈讼,只可族众商议帮凑,不得支使祠金,所以杜好事之渐也。若首人因祠中事件禀官,不得不支用公项,然必出万不得已,亦必谨身节用,倘挟忿好事与滥用祠金等弊,族人祭祀时耆老公罚之。
以上四则,关系最重,诸公建祠置业,务逐句留心观览,切勿以词之浅俗而忽之也。

里名註
某氏村在某邑之东南西北,某里某甲离城几十几里几甲,某村形势,某前面、某后山,某北转东,某山而来。
一世二世三世,祖茔皆葬于此。凡里名,先要说出某县某里某甲,离城若干远,然后载东南西北显然地名,则前人某 坵,坟茔虽后世命名不同,均可查考。
绅士名目
须书某公之几子,某名某字,某科之文学生员,或廪膳生员,或太学生,录于下之空行。

某名谨按,我族不乏乐善好义之人,兹只就其所知者赞扬数语,以为后嗣楷模,倘狗情挟私,克敦懿行而弗为表彰,或无甚善状而谬加推许,则修谱实所以诬,乃宗族之罪人也!续谱者其慎之!
纂修谱牒首士名目列后
建祠首士名目列后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