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时代 给我们幸福 叫我怎么不开心
文‖刘兴祥
和谦老细娃这个群名非常有特色,即亲切又承载着浓浓的乡情。这批人大多数是40年代至60年代的乡亲。
相继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自然灾害,文化革命、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下岗等国家一系重大改革。伴随新中国艰苦创业,艰难曲折之中走过来的一群人。
年青时,有的升学,有的当兵,有的接班,有的外出打工,总之,工农商学兵,干部,工人,农民,技术人才样样俱全。
现在年龄都在50岁以上,如今大多数都己经到了或过了退休年龄。享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级别。为了让儿女努力打拼,隔代的孙子外孙是要带的,每天做着家中的自贴工资的高级保姆工作,在百忙之中也没忘记乡情,没忘记同学之谊。总想抽出时间聚一聚。
这批老细娃年轻时的奋斗,大多离开了故土,在外创业定居,远至市外,近至开州新城,地处天涯海角,遍布全国各地。
自建了群后,我们将天涯海角的乡情连接在一起,无论身在所处,大家每天只要开起手机微信,就能在群里听到乡音。深感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福音。
只要能和乡亲们聊上几句,或沉水静听也是一种享受,也能缓解一些思乡的惆怅。
这批老细娃在开州新城定居的较多些。在几十年前的老城期间就有热心人张祥端牵头,组织同学们游玩。
近年进城定居的乡人越来越多,家乡是人走楼空,有的将房租了出去,有的将房卖掉。偶尔回和谦镇看不到几个熟人,全是生面孔,此时有一种淡淡的空荡和失落之感。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最能说透此时的心情。
从诞生地来到第二故乡,有的定居经历了一两代人以上,今后回到故乡的机率很小了。客居他乡的乡亲们,乡情的纽带使大家的心融在一起,相互非常团结和睦,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年老了,心闲下来了,总是想聚一聚,叙叙旧,谈谈乡情,摆点家常里事,会感到格外的高兴。
去年疫情前和谦老细娃组织了首次聚会,大家踊跃参加。在活动中乡亲们欣喜若狂,施展了各自的才艺。在风景优美的举子园里,唱歌跳舞,甚至还学起童年时期玩抓小鸡的游戏。这些珍贵镜头全被谭其文老同学摄入镜头,制成彩视至今被收藏和播放。
大家还提议到故乡和谦镇一游,重温儿时之梦。群里已经作好了安排,准备在今年春暖花开去家乡赏油菜花。谁知一场铺天盖地的疫情打乱了计划。至今在乡亲们心中存留着一个遗憾。来日方长,此计划一定会实现的。
连日阴雨连绵,在11月29日这天,天气放晴,在开州的几个老同学耐不住寂寞,临时相邀观银杏叶,看故城公园。大家兴高采烈,彼此相见,总觉得格外亲切。
今年由于雨水多,银杏叶边黄边落叶,地上一层厚厚的灰暗腐叶,拍摄效果很不理想。于是去了故城公园,公园里新颖的设计,园林的布局,时冬的花开,亭榭廊桥,假山吊桥,美极了,大家心境豁然开朗。故城公园赏心悦目的游览,弥补了赏银杏叶的不足。
在谭其文和刘龙友的摄影机里,留下了美女帅哥们的丰富表情。记载了这最高兴的一天野外生活。
大家想到身边的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还有什么,让一些大凡锁事缠绕其身呢?
我们应放下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健康是福,感恩时代,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高兴之余即兴作了两着七律诗,以表此时心情。
七律.和谦细娃开州老城同学聚会有感
文‖刘兴祥
梓桑人去弃楼空,创业多年汉土丰。
库水东来迁旧址,移民南往建新城。
阰邻四散宜居地,异客百般外乡融。
常聚开州思故土,徙飞候鸟梦相同。
七律.青春留不住 快乐任我求
文‖刘兴祥
脑中曾记少年容,相聚不识老妪翁。
岁月如刀风雨刻,时光似梦晚霞红。
让君盛世千般乐,赴旅天涯万路通。
但愿平安风景好,健康长寿喜相逢。
作者简介:
刘兴祥、 1953年4月生,1972年入伍,西藏昌都邦达工程兵建筑第305团技术营营部,曾任保养班班长、器材员,
1978年退伍。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一级警督、三级警长、已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开州区作协会员等。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集等,共有专集11部,近80万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