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筑巢的候鸟们
文‖刘兴祥
元宵节一过,洪兴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几个老妪老翁们坐在苑内广场石桌上打牌聊天,家常里短。
春节期间,苑内四百多户楼房,有半数以上住上了人,院内成行的桂花树林,已挂上了节日的彩灯。在外务工的人们已陆续回到久违家园。
他们那种久别的心情,在喜悦的脸上流露出来。大家聚集在院内广场上,打川牌,或斗地主,或三五成群地打堆聊天。多年不见的亲友们相互打着招呼,嘘寒问暖,相互交流在外务工的信息,彼此打听工作情况。
年迈的父母和留守小孩们特别地高兴,穿着爸爸妈妈添制新衣服的孩子们,在大人聊天群中穿来穿去,相互追逐戏嘻。整个苑里漾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息。
这个苑是开州区林业系统棚户区改造房,因离城稍远点,许多职工在城里有了住房,就出售了一部分。附近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挣了钱在这里买了房。
还有一部分林业老职工也住在这里,有的已经退了休,在这里安享晚年。有的即将退休,老朋友相见,相互谈谈往事,摆谈林业发展史,摆摆以前护林上的一些奇闻秩事,津津乐道。那些艰辛岁月如影随行,一幕一幕地重现脑海。
大家都说国家政策好了,林业职工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停耕还林,森林发展起来了。关闲煤厂,天然气在农村普及,村民烧柴少了。由于大家手中有了钱,建房和家庭装修的材料都去市场上购买,再也不去盗伐、滥伐林木啦,护林工作也轻松多啦。
林业职工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在职职工每月工资毛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但是工作纪律加强了,除了节假日外,平时必须呆在单位上,偏远的工队还经常点名查岗。
许多老职工子女读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成家立业,还得让老夫妇们两地分居,去照顾孙儿孙女们。每逢春节一家人才得以团聚。学校开学了,还得匆匆忙忙地赶往儿孙住地,接送上下学,做家庭带薪高级保姆。
一些有经济头脑的职工,提前离岗在外闯荡,打下了一片天地,事业有成,在谈话间有了几分底气。
正初初七那天,开州区老年大学声乐一班的同学们一行十六人,来我临江洪兴苑处玩耍,那天真不凑巧,清晨下起雨来。原打算在苑内广场里搭台唱歌,一下打破了计划,怎么办?
班长已经组织好了这次活动,临时改变有很多不便。于是我找到了小区门卫,得到了他们全力的支持,腾出了办公室让大家在室内演唱。
苑里一些热心的好朋友们主动帮我们收拾打扫房间,还在雨坝中还搭起了帐蓬,摆好凳子。送来了瓜子水果和开水。
小区朋友们的热情,使大家非常地感动,歌唱很非常认真。他们那优美动人的歌声,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在苑内响起,有一种特别的风味。小区居民们在自家的阳台上,在操市门前,在帐蓬里静心倾听。个个伸出了大指拇赞道:“专业地道!”
声乐一班同学们的到来,给小区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我从内心感激他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这里。中午,我们一道去品赏了临江混蒸,大家齐赞临江混蒸味道好,名不虚传!
下午天已放晴,院内广场上早已聚集了许多来听歌的人,他们在等我们下午的演唱。那天同学们很高兴,愉快地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夜暮降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洪兴苑。
正月初九一过,我发现苑内的人逐渐地少了,最近几天只有少许年老的人和儿童在广场上玩,聊天。他们无奈地说:“孩子们都出门啦”!谈话间发现他们眼角间有些润涩,一种难舍难分,几分孤独的神情悄然隐现。
他们在摆谈中遗憾说道:“临江镇工业园区要是早日建成多好,孩子们也用不着天远地远地外出打工了”。
听到他们摆谈,我很受感动,外出务工候鸟们,舍家为国已付出多少艰辛呀!愿候鸟们的愿望早日实现,愿临江镇的经济建设更加飞速发展!
作者简介:
刘兴祥、 1953年4月生,1972年入伍,西藏昌都邦达工程兵建筑第305团服役,1978年退伍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就职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开州区作家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集等,共有专集11部,近80万字。代表歌曲作品《战友情深》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