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校生活回眸之:实习片忆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21-3-5 1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师范学校生活回眸之:
实习片忆
高辉
  寂寞芳华,春秋岁月,曾经旧事任明灭。一程邂逅临大海,终身回味赏心悦。
   大海朝阳,校园梯列,古树尽飘飞花叶,忆往实习是离愁,付于流水空悲切。
    1981年4月,和着春天的脚步,伴着草长莺飞的节奏,带着成竹于胸的学识,大着走上课堂的胆量,怀着人生的希望,揣着教育的热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和师范班的部分学友们来到了临江区大海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教学实习工作。
    风和日丽的上午,班车将我们送到了距离大海中心小学约三KM的河堤边(那时还没有桥梁,汽车不能直接到学校),便打道回府了。我们提拉着行李,沐浴着阳光,荡漾着春风,洋溢着得意,满颜着笑容,哼唱着流行歌曲,伴着一路的新奇,一路的风景,一路的山水,一路的憧憬,一路的笑声,一路的热情,一路的疾风,趟过了河流,穿越了山坳,拐过了大湾,一座缓坡“梯坎式”坐南朝北的学校便跃入眼帘。
    见到了学校,我们心情激越,兴致冲冲地踏过一道溪流,来到了一块宽阔平坦的原始泥土操场,但见早已在此等候接待的师生们笑容可掬地给我们接过了手中的行礼,热情大方地引领我们走上了长长坡坡坎坎的阶梯。第一道阶梯之上,一条弓箭式的人工水渠自东至西横穿而过,常年缓流着汩汩清泉,兜底性的护卫着整个校园,洗涤着师生的心灵,浸润着校园的人文历史,滋润着校园的文化根脉,飘溢着校园的文化气息,陶冶着代代学子的情操,启迪着代代学子的心智。 渠里边沿便是一面青石砌成的高约10米堡坎,固护着其小坝上的两棵古老高大、枝桠盘散、虬枝倒挂、遮挡着校园大门的黄葛树。接着登上几步石梯进入校园大门,其左边是师生食堂,厨房重地,右边是学校各类办公室,正对面两边是砖木结构的教学平房,沿正对着大门的中线石梯径直朝上攀行,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幢三合院式的教学平房。其时校内教师30多名,学生700多名,学校显得拥挤、热闹。
    进校的当天晚上,学校校长及全体教师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宴,为我们一行10名实习生接风洗尘。接着教导处便给我们安排了实习的班级、下发了课表,并将相关班级的科任教师、班主任和我们一一对应,明确了教学语文、数学以及实习班主任的轮次,音、体、美等学科的实习随机安排,但必须保证每一个实习者每周至少实习一至两节课程。
    第二天我们便各自走马上任,登上了乡村学校神圣的讲坛。我第一轮实习的是语文学科并担任班主任工作。
    记得那天上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学校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学校教研组工作人员、原班级任课教师以及我们部分实习者,坐在教室的空隙出,跟着全班5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望着黑板,盯着我的神情言语,注视着我的教学举止。我接上实习的课文是《珍贵的教课书》。还好,我在学校试讲过,而且就这一课适合充满激情朗读的正是我的“拿手好戏”。出示课题后,我便声情并茂,精神激昂、心情悲痛地范读了课文,接着是背景点示,人物介绍以及人物对话,惨烈场面的勾画等等。好不容易在众目睽睽的“护卫”下结束了第一节课程。课后,所有听课的教师都赞扬着我的朗读富有深情,很有磁力,极有场景的感觉,读出了课文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们也爱上了我的语文课程,特别爱听我的变换角色的朗读音调。
    我的语文导师姓李,男性,接近退休年龄,教师世家出生,身材魁梧高大,待人文雅友善,慈容焕发,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言谈和蔼,举止儒韵。他的幺儿子在该校任教,大儿媳在该校厨房工作,其家就住在学校对面的缓坡之上,距离学校不过900M的路程。我和我的同事受李老师邀请到其家作过客,受到了李老师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至今萦绕于脑海。
    在语文教学阶段,李老师经常听我的随堂课,每堂课下来,必将我叫到他简易的办公室并给予了十分宝贵经验的教导:“你课堂语言的语速过快,”李老师看着我,“教学过程中,语言速度的快慢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功夫。语速过慢,容易让学生心生疲乏、厌倦的情绪;语速过快,让学生听而不懂,无法接收教师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李老师翻了翻课本,接着又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表达,还要借助一定的姿体语言加以辅助。特别是手势的表现。手势过于频繁,就会显得不庄重、不沉稳,张牙舞爪、手舞足蹈,给人轻浮躁动的感觉,有失教师文雅的形象;只说话,不借助手势表达,教师的表达就会显得死板枯燥、单调乏味,其表达也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文气、儒雅的感觉,有碍教师活泼大方的形象。和小学生打交道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手势动作辅助性表达尤其重要,希望你要好好发挥!还有,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关注‘认、读、写’。‘认’,就是教会学生认字,这是语文学科中最基础的基础;‘读’,就是让学生流利顺畅带着深情的朗读,用朗读的有声语言传递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你的朗读很不错,注意一下语速的快慢就行了;‘写’,有两个概念,其一是让学生随手能写已经认得的所有文字;其二是学会写文章,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教师的‘范文’。每一次学生作文之前,教师要精心写好一篇范文,在班上朗读展示,讲解写作的顺序、写作的重点等等,这样就会让学生心中有数,眼前有谱,学生就会在‘范文’的模式下尽情地发挥,认真的写作,这样久而久之的磨砺,学生就能写好作文了!”
    听完李老师发自内心的谆谆教导,让我学到了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教学技巧。正应验了“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箴言。他的经验之谈,他的无私的传承,他的精彩的点评,让我在几十年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收获颇丰,获益不浅。特别是学生作文前教师写“范文”的习惯,在我的语文教学中都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坚守,不但教好了学生,还养成了我酷爱写作的嗜好。临近“解甲归田”时,还坚持每天的写作,偶尔还在市内外的报章杂志上出现几行我的“铅字”,这些都得益于李老师的真传和教诲,感恩我的李老师!
    实习生活中,除了教育教学,就是每天坚持给学校厨房挑水。我们每个实习生每天坚持挑三挑水。在上午、下午分别去学校外操场下面的河沟里一瓢一瓢地舀满水桶后,便满满荡荡一步一脚小心谨慎地挑到厨房。你挑了我挑,我挑了他挑,有时还帮着挑,争着挑,越挑越有趣味,越挑越有精神,越挑越有力量。厨房炊事员每次见到我们,总是笑眯眯的。
    学校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了当时最大的财力、无力、人力与精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实习结束后,“喷香的瓦罐饭,美味的钵钵肉,细腻的洋芋片”一直在我们的嗅觉、味觉器官中漂浮回旋,终身难以忘怀那些曾经款待过我们的色泽清鲜的美味佳肴,香甜爽润的可口饭菜,直至今天想来,还有“意未尽,言未达、味无穷,香无限”的感慨。
    校长的映象常在我们眼前回放:面容清瘦,神情庄重,精神矍铄,气质干练,步履矫健,言谈温和,举止大方。熏黄的右手指间时常夹着亮着火星、飘着袅袅淡雾的香烟。据老师们说,他们校长是珍惜火柴(那时很少用打火机点火)、节约火柴的“模范”。他每天吸3包纸烟,即60支香烟。只需早晨的一根火柴做引火,接下来的便是香烟引火,这支快吸完之时点燃下一支,这样一支接一支地周而复始地直至晚间休息为止。即使一日三餐之时,也没有让香烟熄灭过。我们两个月的见证确实如教师所言,没有丁点儿夸张的成分,这是我见到过吸烟最有水准的第一人。
近40年来,我一直梦回萦绕,回味着大海,牵挂着大海,向往着大海,忆恋着大海。2017年1月,因工作关系,缘分将我请回到了离别36年的大海小学,激活尘封了我36年来的思绪,踏着斑驳的石梯,围着古朴的水堰,触着沧桑的黄葛树,看着虬枝倒挂的拐枣树,时空回流,百感交集,遂古风诗以记之。
三十六载去,而今重又回。
脚踩石梯处,往事如烟灰。
教育首航站,理想沐春晖。
大海实习事,豪情乳燕飞。
今日回大海,已是鬓毛垂。
黄葛虬枝蔓,围堰长流水。
往事浮眼前,把酒沧桑泪。
风光无限处,化作数枝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一晃就老了 发表于 2021-3-5 11:2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很实用的文章,让我学到了很多~~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小康桥 发表于 2021-3-6 07:4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那个时候大海河边的水清澈的不要不要的。简直可以说没有任何污染。80年代我们春游去过两次。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