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碳达峰关键期、窗口期。如何助力达峰目标实现?
4月22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区县生态环境局、有关碳排放单位召开了2021年全市碳排放管理业务培训会,讲解了碳排放申报报告、核算、核查及碳市场有关政策等知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有一系列减污降碳措施,不仅包括总体目标的设定和考核,还将综合运用环保、科技、市场、金融等手段,促进降碳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
减污降碳
在全国率先融合碳评环评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十四五”时期,因经济社会发展能耗需求旺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压力大,我市完成“十四五”碳减排目标任务面临较大挑战。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共治多点发力。
具体抓好“六个协同”:抓管控目标协同,把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碳强度下降作为“双降”目标纳入考核;抓管理对象协同,把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与碳排放单位名录协同起来,信息共享,动态管理;抓监管手段协同,率先将碳评环评管理融合,并探索在排污许可证里载入碳排放信息;抓政策措施协同,在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中纳入碳排放信息,园区监管增加碳排放要求;抓资源市场协同,推进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两个市场协同管理;抓机制体制协同,推动气候减缓、气候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互相关联,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行动协同贯通。
重庆探索
碳排放将纳入企业信用评价
“培训结束,我们将开展2020年度碳排放申报报告、核查,技术机构将对今天到会的200余家碳排放单位的报告数据进行核查。”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副主任何秀清说,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核查报告审定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量,并按照规则向排放单位分配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按要求履约,若出现配额不足,就需要到碳市场购买;若有结余,可到碳市场进行出售。鼓励排放单位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所产生的减排量可以用于履约。
同时,为进一步助推碳减排工作提质增效,我市也正在积极探索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碳减排工作。如建立碳排放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将违约信息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征信系统进行管理。
“具体来讲,比如某一年度在规定期限内,企业未取得足额配额用于碳履约,在多次沟通提醒后仍未完成履约的,将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银行征信系统。”何秀清说。
今年全国碳市场将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联建省市,还将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联维,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上线交易,推动我市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融合发展,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场对碳达峰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这就意味着将有更多企业纳入重庆碳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减污降碳。”何秀清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践行碳中和目标,当天会议还特别邀请了认证机构对本次会议进行碳中和认证,对本次会议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中和,获得了会议碳中和评价证书。
知多一点>>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 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而后者是对前 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
来源:上游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