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有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典型特点!
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
即在中国比较明显,在外国不太明显。
现在看看中国的汉族文化。
第一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
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
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
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
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在古代中国,汉字这种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历史上没有中断,延续到现在,它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汉字文化圈”。
第二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
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到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
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
第二个是“上下有序”,必须讲清楚上下,伯仲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乱。
这两个原则,在丧服制度上表现得最明显。一个人死了之后,在这个人的丧礼上穿什么衣服,一方面表示你和死者关系远近如何,一方面通过丧服,把一个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体联结起来。而中国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体再放大,就是国家。
中国有“国家”和“家国”,因为在中国观念世界里面,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严格的。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
第三是:中国汉族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
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
第四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
五行有两大原则。
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第二个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
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
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
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第五是:中国天下观念。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
古代中国人有一个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
天的中心在哪里呢?古人想象在北极。古人认为大地的中心在哪儿呢?“洛者,天之中也”,洛阳是大地的中心。
这是因为这套观念形成的时候,大概是东周,那时候王都在洛阳。所以,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中心。
想象中一圈圈放大,这就是大地的形状,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说法,每服五百里,两边各有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五服”就是五千里,大地就是这么方方的。
从这里形成的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边儿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这就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中国很早形成了“华夷观念”,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就形成了一套“天下观念”,即以我为中心想象世界。
这个想象和观念逐渐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民族志、地理志里面的文化观念,也形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
五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属于汉族中国的文化。
需要强调的是,现代中国是五方杂糅形成的,就连汉族本身,也是五方杂糅的。
从秦汉到隋唐,其实不断有外族进来,汉族也是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
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