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阡子场昔年轶事(20)

[复制链接]
刘兴祥 发表于 2021-7-15 14:0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火阡子场昔年轶事(20)
故乡老街的水巷子
刘兴祥
   我的故乡火阡子场是一个古老而繁华的乡场。他诞生何年何月我不知道,但从我记事起就听老辈人讲他很古老。
   那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己被过往客商和路人踩得光滑滑的。中街有一条水巷子直通东里河边。这水巷子狭窄幽深,是街坊们每天挑水洗菜的必经之路。

 


    巷子中有一户人家和一个石门小院,石门小院内是屠宰场,还有几家住户。中间有一个公厕。水巷出头是杨家老榨房。一大片河滩地,全是生产队划给居住在街上社员的自留地。
   绿油油的玉米林,沉甸甸的四季豆和虹豆。南瓜藤顺着搭起的树技架爬上了屋檐和瓦面。地边围栏上挂满了苦瓜和丝瓜。将自留地围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防止鸡鸭窜入损害庄稼。小路穿出自留地,就是清澈透底的东里河水,和那一片片黄黑分明的沙滩。

 


   还有被小河流水冲刷成的上河坝卵石滩。顺着小河形成一道梯坎层,小河流水将河滩分成上河坝和下河坝。上河坝卵石滩上,长着几株稀疏的巴茅草,尽管年年洪水冲袭,无土无肥,却依然长得十分刚劲。是上河坝卵石滩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河坝有一个奇特的现象,由于小河涨水与东里河水交汇。河水消退后形成两块不同颜色(黑和黄)的沙滩。
   东里河的水运,自古以来都很繁华。火阡子场盛产优质无烟煤,清末民初时就远负盛名。成百上千的木船在土龙洞码头装载煤炭后,水运到开县城和沿路场镇。御货后的船全是逆水行舟全用人力拉纤返回。

 


   满载货物的船,顺水要一天时间才能到达开县城。而返回逆水空船全靠人力拉纤绳,要用二三天时间。火阡子场是土龙洞码头出来的第一站。距离有二公里多,大多数返回的木船,要在和谦场过夜排队等候载煤。第二天上午到土龙洞装载驶出码头,当晚午夜可到开县御载。
   木船停泊后,船工们一身疲劳。上岸通过水巷子到街上去打酒,买点油炸花生米和卤菜等等。当时由于贫寒,纤夫肩上绳子勒陷,常年在水中拉纤,衣服容易磨损,为了利索和节省,大多是赤身裸体的作业,上街去打酒也是如此。最多也只是在身体的羞处,缠上一个红围巾,屁股全裸在外面。

 


   水巷子到主街出口就是酒店,他们匆匆地来去,在街上逗留不久,由此不太避嫌,长期形成了习惯。
   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们,这种情形看得多了,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只是心里暗暗地骂这些可恶的船板凳,一群“死了没埋”(当时人们形容船工职业的危险性)的狗东西。
   水巷外的杨家榨房,当年是用牛拉石碾,碾压菜籽、桐籽。拉石碾的牛被蒙上眼顺着转圈圈。小时候无聊,几个调皮的小娃爱坐在碾架上玩。
   榨工们撞击木削的吼声,一股股清亮的油,从油槽铁环圈里挤出,流在地沟里。榨房的炒锅将菜籽,油桐籽炒得满屋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散发。

 


   后来榨房不开了,居委会安排无房的居民居住。房子有些破旧和垮塌,落雨天,几处失修的地方漏着雨水,在室内形成大小水幽。
  晚上我们经常到街上去和伙伴玩摸国,捉特务,打仗游戏。回来晚了经过水巷子有些阴森悾布的感觉。

 


    水巷子屠宰场属供销社管理,一个叫洪老汉的老职工,负责收购,饲养,宰杀工作。猪舍前一个大秤,吊着一个木箱笼,将猪吆进木笼后再吊起来称,称后再除皮重和扣出肚中的食,这才是猪的净重。国家规定收购猪,要一百三十斤才合格,长得慢的猪只要膘肥,一百二十斤也收。凭收购单再去供销社副食门市领取现金,去粮点购买补助粮。
  杀不完的猪放在猪圈里喂着。一到热天臭气熏天,人们经过这里都要捂鼻而行。别看水巷子脏臭,在计划经济时期,多少体面的人经常光顾这里,托人情开后门,称点肥点的猪肉。

 


   可我们小时候不怕臭,经常在猪舍边捉蒼蝇喂蜻蜓,挖蚯蚓钓鱼。至今回忆起夏天猪舍边,南瓜棚下那嗡嗡的蝇鸣之声倍感亲切。
  水巷子公厕里非常简陋,几块石条搭在石磴上,如遇粪水溢满了,丢下的屎蛋溅起粪水会沾污屁股。公厕里有一堆堆竹片,那是解大便的人供擦屁股之用。(那时没有卫生纸),
    每到赶场天,公厕里飘浮着被扒手掏空后的空钱包。成了扒手们得手后丢弃赃物的场所。

 


    一些农户将尿桶排列在水巷子边上供行人小便,见之很不雅观。水巷子有一段矮墙跺。是我们小时候比赛攀援竞技之地,我们不知道在这里不慎摔了多少次跤。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远离故土,家乡的影子时刻萦绕在脑海,特别是水巷子印象最深。每次去老街,都要去水巷子走一走,看一看。
   时过境迁如今火阡子场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整洁的街道满目清新,水巷子还存在,他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很少人经过这里,荒芜破败显出几分沧凉。
  我感谢街坊们将水巷子保留下来,他是老一代人生活的真实生活的写照。

作者简介:
     刘兴祥、 1953年4月生,1972年入伍,西藏昌都邦达工程兵建筑第305团服役,1978年退伍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就职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开州区作家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集等,共有专集11部,近100万字。代表歌曲作品《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方二妹 发表于 2021-7-22 15:4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现在的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以前的小巷子很少有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