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在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因此,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工作,以改变文化落后的状况。要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关键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认识文字的问题。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认识文字,师资问题是首要。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既要担负起全日制的义务教育职责,又要承担以扫盲教育为目的的农民(15—40周岁)的识字教育。
开县农民教育较长时间均是以扫除文盲为中心。1982年经万县行署检查验收,全县15—40周岁人口中的非文盲比例为91.4%,已达到国务院颁布的脱盲标准,基本完成了扫盲任务。经过1983—1984两年的巩固提高,到1985年被万县地区、四川省和国家正式复查验收,开县为基本扫除文盲县,其成绩受到了国家的表彰。
我就是在开县扫盲教育“1983—1984两年的巩固提高”背景下亲历扫盲教育工作的见证者。
1983年春季,我在开县上桥公社中心小学属下的武城村校任教。中心小学给我(当时我主要负责教识文字)下发了扫盲教材《农民识字课本》(1500个常用字)。给我布置了扫盲任务:1983年3月至1984年3月内让武城大队的35个扫盲对象都会熟练认识1500个常用文字、能熟练书写1500个文字中的大多数文字,100%的扫盲对象识字率均为100%。并给我明确了扫盲工作时间:原有的全日制教育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扫盲工作地点在学校进行,为不影响全日制教学秩序,扫盲对象由大队专职人员负责通知,出勤考核由大队专职人员和教师配合进行,扫盲教育教学时间定在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学生放学后(一般要求16:30—18:30),还有就是周日的下午(那个时候没有双休日的概念,一般要求14:30—17:30)。
我所教的35个学员中,多数是女学员,有刚结婚的,有即将结婚的,还有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妈妈们。她们很爱学习,就是学习时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没有集体观念,很不配合。老师还没有说,她们倒抢先说;老师说一句,她们倒说无数句。课堂秩序混乱,接嘴现象突显。我只好板着面孔,端坐讲台,木然望着,默默等待。听她们说,看她们笑,任她们闹,直到她们意识到不该她们说了,不该她们笑了,不该她们闹了,这时我才进入教师角色。
这些学员懒散自由、大大咧咧、口无遮掩、行无规矩,声音大小不分场合已经成为了习惯。不规避学员的这些不良习惯,我是完不成扫盲任务的;不规范学员的课堂习惯,学员是学不到知识的。因此,自我接受任务的前三个月,我都是在围绕着行为教育、秩序教育、组织教育、文明教育而规避她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直到她们一看到老师走进教师便鸦雀无声为止。这三个月时间是漫长的,有说教,有气馁,有阴沉,有尴尬,有郁闷,有观望,有接受,有耐心,有耐性,有期望,有等待,有强装着的笑脸,有哭笑不得的窘境,但更多的是终有收获。这些数个“有”使他们懂得了尊重与体谅,懂得了个体与集体的自由与约束,懂得了不同社会场合必须左右着个人的言行举止,否则就是不文明的行为。所以,扫盲的本身不仅仅是教她们认字,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宽怀的胸襟、文明的行为、耐心的等待、润物无声地影响她们,走进她们的心灵世界,融入她们的生活视野,把他们粗放的性格、原始的个人自由化成文明。一旦文明的行为习惯进入身心,那么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接下来的学习很顺利,教师教来称心,学员学来开心,根本不用组织教学了,教师与学员都集中精力认真教识文字、抄写文字、点读文字、互认文字。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凝聚力,在学员读写文字之后,便交给当时流行于社会上的电影歌曲,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花溪水》等等。学员学习劲头实足,笑脸相唱,老师教唱,学员接唱,一唱一和,阵阵歌声,响彻校内,教师与学员的欢快之情,溢于身心。老师教得认真,学员唱得投入,个个学员洋溢着学习的喜悦,分享着读书的快乐,充满着对生活的憧憬与热爱。从她们如饥似渴学习知识文化的目光中,我感受了她们对曾经没有上过学或别的原因过早辍学的内心的沉闷与遗憾,扫盲班的开班正可以消弭她们内心的沉闷,弥补她们所耽误的时空。所以整个学习场景她们都非常认真,学得十分到位。对老师也特别敬重。大多数学员都能熟练地认识1500个汉字,我也圆满地完成了扫盲任务,学员也学到了不少的文化知识。
学员学习期满,即将离开学校时,她们纷纷送给我不少于200双手工袜底。这些手工袜底,
上世纪学员赠送的部分手工袜底
1989年6月,一双双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手工袜底,彰显了学员的心灵手巧与闪光智慧,浸润了学员的心血与汗水,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真挚、纯洁友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表现方式和为人处事的方法。现在想来,值得回味,值得记忆,值得永久留恋!
——2021年8月1日于开州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