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州区白桥镇月霞村10社与云阳县后叶镇清顺村6社交界之地,矗立着一蹲始建于清朝咸丰时期的“指路碑”。碑文上清清楚楚地镌刻着“大清咸丰八年”字样,距今已有160多年了。 据资深老人讲,过去的指路碑多立于三岔路口之上,起到为外地人指明方向路径的作用。指路碑多为民间自发组织捐资修建,属于民间“功德”范畴。此地的“指路碑”过去样式美观,阵容庞大,仿照民间的牌坊式建筑修建,全系石质结构,规模大器,设计新颖,结构坚固,雄奇高大,雕龙画凤,拓字隽秀,蔚为壮观,是一处风景秀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遗憾的是它早已毁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时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仅仅是刻有“大清咸丰八年”字样的立柱而已。现在矗立“指路碑”的地方,过去名曰“王家垭口”,是通往大山林场的必由之路,是多条道路的交汇之处,曾经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过客不断,往来路人,络绎不绝。它远通湖北的襄樊市、老河口市,近到四川的万源,也是当时人们通向城口、巫溪、大进、温泉的必经之路,堪称为当时开县、云阳到外地的“贸易之路”。现古风诗记之。抚碑考字究前贤,
清朝路标矗此间。
屈指可数经三代,
建碑垒墙逾百年。
捐资懿德名犹在,
行迹磨光映青天。
千秋不忘指路事,
万代念想结机缘。
遥想当年往还客,
肩挑背驮何茫然。
羊肠小道林中绕,
崎岖蜿蜒半空悬。
奇峰罗列疑无路,
怪石嶙峋锁空山。
飞禽走兽藏荆蓬,
树木森森飘云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