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盛门
千步梯
观景亭
仿古艺术长廊
名噪一时的开州盛山公园,曾经是开州人非去不可的城市后花园,它沉淀和传承了开州人太多美好的回忆和故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或许时间能改变很多,但记忆却从未远去。这个寄托了开州10万老城居民太多家园情怀的公园,如今渐渐淡出了一些人的视线。盛山公园依然如一杯醇酒历久弥香,藏匿于人们心中一隅,承载着人们抹不去的缕缕乡愁。 寻盛门 盛山十二景 从古传到今 “没有盛山,千年开州将逊色不少!”昨日,开州著名文化学者张昌畴,说起自己的家乡开州禁不住喜形于色由衷赞叹,“早在春秋时期,开州就属巴国。从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即216年,刘备设汉丰县至今,开州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开州土生土长的张昌畴如数家珍。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人眼中的开州,只是一个蛮荒之地。直到唐元和十三年即818年,从考功员外郎被贬谪至开州任刺史的韦处厚(韦处厚后来官至丞相),在此写下12首诗,世人对开州的印象才有所改观,而诗中所提及的开州盛山,更是声名远播。 据清乾隆年间《开县志》介绍,公元818年,韦处厚被贬谪至开州任刺史,时任待御史的温造也被贬至开州作司马。韦、温两人到开州后,发现开州虽然地处偏僻,却如《隋书·经籍志》所记载,是“水陆所辏,贷殖所萃”之地。 原来,开州地处川东北腹地,在古代是城口、宣汉、巫溪,陕东南一带到蜀中或到长江出夔门的必经之地。开州城区更得澎溪河之利,成了这些地区的物资中转地和往来客商的聚集之所。再加上开州城北三十里,是川东四大盐场之一的温汤井盐场。这些原因和条件,让这里成了商贸繁华之所、交通枢纽之地。 闲暇时,韦处厚、温造二人常结伴同游坐落于开州城北侧的盛山。盛山因草木葱茏,又能登高望远,让两人时常流连忘返,韦处厚也因此写下了总计12首的《盛山十二景诗》。 三年后,韦、温奉诏返京时,元稹、白居易、张籍、严武等诗坛名流,纷纷写诗唱和《盛山十二景诗》,应和者达数十人之多,遂联成大卷,并由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作序。一时间,整个京城“家有之焉”。开州之名遂著于世,开州盛山也随之声名远播。 青山依旧在 乡愁在心间 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开州盛山公园内大小石梯四通八达,绿化率达80%以上,公园内有久负盛名的盛山十二景、艺术长廊、刘帅纪念馆、岩观音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等景点目不暇接,曾经是开州老城居民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清咸丰《开县志》引《夔州府志》说:“盛山在县北三里,突兀高峰,为县主山,山如盛字,故名。”意思是说,县城北面的山头,形状像个“盛”字。 时光荏苒,大家再次重拾记忆。寻盛门前,长满青苔的石梯静静躺在那里,一行人蹑手蹑脚,似乎生怕踩在上面,惊醒了像是熟睡的公园。只有山麓上那只孤傲的凤凰傲立苍穹,俯瞰新城的日新月异。 开州知名文化人张先生说,尽管现在的盛山公园冷清了下来,但千余年来,它承载和传承了开州厚重的文化底蕴,盛山公园就是开州一部厚重的文化历史典籍。 抚摸脚下的一草一木,张先生拿掉眼镜,眼角噙满泪花,“每一块石头就是一个故事和难以忘却的记忆。”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开州老城沉入水底,老城居民搬迁新城。盛山公园,成为老城记忆中那最能触动乡愁的地方。 平湖一鉴开 满眼风光来 “也许是有了老城包括公园的凤凰涅槃,才有了新城的浴火重生。”张先生说,因为三峡移民,开州滨湖新城才有了今天的俊俏模样,也正因为老城的牺牲和奉献,滨湖新城才有汉丰湖与开州新城相依相偎,形成一幅“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动人画卷。 老城永沉水底,新城崛起滨湖。如今,老城已被波平如镜的汉丰湖所取代,而那个以前居民们每天必须攀登的百步梯的盛山公园,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静默地伫立在老城一隅,默默地凝望着车水马龙的移民新城。 在喧嚣城市打拼之后的闲暇,累了困了,内心总渴望枕着一种叫根的东西恬然入睡,那就是常回家看看,回到盛山公园小憩,一如回到儿时的母亲怀抱,轻拥落日余晖的绚丽和那一抹久违的温情,重拾飘零满地的乡愁。回到公园,你就找到了家的感觉! “波动锡疑飞,月明禅自静。一泓水鉴空,天外香风永”的“莲池睡佛”已淹没于滔滔江水之下,“盛山积翠”现新建有佛教圣地大觉寺、藏经楼、东岳庙道观和仿古艺术长廊;“州面屏列”正在建设国家级南岭森林公园;“清江渔唱”随着三峡工程成库蓄水,因江面更加开阔而更为壮观;其他四景虽有变迁,但景致的总体格局未变,风韵犹存。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滨湖开州浴火重生,开州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并获评中国10大休闲小城。
来源:三峡都市报 张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