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是2022年春节上班的第一天,也是实行朝九晚六作息时间的第一天,在开州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的他提前了1个小时来到办公室,除了打扫整理办公室之外,还再次梳理了2022年工作计划,为今年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开好端、起好步。他就是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开州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现年50岁的姚光武。 儿时发高烧 落下肢体残疾 1975年11月的一天深夜,大雨滂沱。开州区大梁乡柏树村(现开州区大德镇三树村)6组,3岁的姚光武突发高烧,任凭父母如何呼喊哭泣,昏睡的他就是叫不醒。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且交通不便,万般无奈的父母只好请来乡村赤脚医生为其把脉问诊,又是打针,又是拿药。经过抢救,连夜熬药,姚光武醒过来了,却落下了右腿残疾,俗称“小儿麻痹症”。 性格倔强的姚光武没有被肢体的残疾吓倒,而是发奋读书,品学兼优的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他本想可以走升学就业走出大山,却因身体残疾没能如愿似偿。但天无绝人之路,他通过自学完成了高中学业,并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 “我从小就没有觉得自己是残疾人,更没有产生丝毫自卑心理,总是阳光自信地学习、生活,尽管一些人有意无意流露出对我的同情和怜悯,甚至惋惜。”姚光武说。 身残志不残 自谋生活出路 “我的缝纫技术在当地首屈一指,生意特别好,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我的价格便宜,布料又好,款式新颖,大家都很喜欢。”姚光武提起以前开服装缝纫店的经历,脸上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减轻父母的思想负担和经济压力,姚光武曾多次到企事业单位谋职,却因身体残疾处处碰壁,此时的他才深深感觉身体残疾给他带来的诸多不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出一人样给自己看,给他人看。 1990年,在好心人的点拨下,他拜师学艺,学了一门缝纫手艺,在大德镇三树村开了一家缝纫店。由于缝纫技术好,收费合理,做工精细,许多城里的人都慕名找他定做服装。为方便顾客,他把缝纫店搬到城里来,还带了40名多学徒,其中残疾人占多数,至今这些徒弟还称他为“师傅”,与他保持联系。 身残志不残,自谋生活出路的他,打动了一个姑娘的芳心,通过一年时间的相识相知相爱,姚光武与姑娘喜结连理,婚后便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一个乖巧可爱的儿子。 “机缘巧合,2000年春节,我在职业招聘会上,又找到了一份兼做布艺沙发套子的工作,这一做就是9年。做沙发套子每个月就有几千元的纯收入,尽管很累,但却很充实,日子越过越富裕,生意越做越红火。”姚光武说。 引领肢残人 活出精彩人生 2009年,开州区残联面向社会招聘残疾人志愿者,姚光武有幸被举荐到区残联工作,从此便与助残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为2万多名残疾人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2012年,他当选为开州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身为副主席,腿脚不便的他,深入全区40个镇乡(街道)535个行政村,帮扶慰问困难残疾人,为他们送去惠残政策和文艺汇演。开展了以“德法相伴.励志教育”为主题励志教育活动30余场次,惠及3000多名残疾人。通过讲励志故事、观励志电影、送励志书籍、评励志典型人物等方式,教育引导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同时,他还协调相关企业与残疾人见面,推荐残疾人就业。针对部分残疾人无法外出务工的情况,他大力推荐其网络就业,组织残疾人参加线上免费的就业培训,鼓励残疾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40余名重度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就业。 “姚光武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林孝燕的网络审理停车位;吴琼瑶的网络游戏直播;邓涛、邓印通的淘宝网店等等,都是姚光武帮忙推荐的,不仅让他们实现了自身价值,还有了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让他们的生活向上向好发展。”开州区残联党组成员杨明星由衷称赞道。
来源: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发布单位:熊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