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今年7月,今夏的炎热就开始刷屏。不仅全球“最热一天”纪录4天内3次被打破,随着地表平均气温不断创新高,“最热一周”“最热一月”也相继出炉。今夏气温整体情况如何?9月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了夏季天气气候特点。今年夏季(6-8月),全球陆地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气温第三高的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仅次于2022年夏季。
贾小龙介绍,2023年夏季(6-8月),全球陆地平均气温15.2℃,较同期气候平均(14.7℃)偏高0.6℃,为1961年以来气温第三高的夏季。欧洲西部、中亚到我国西北大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气温普遍偏高1~2 ℃,尤其是加拿大北部偏高2~4 ℃,局部偏高4 ℃以上。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总体雨少温高。全国平均降水量320.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5%,主要多雨区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东部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全国共有22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江苏灌云、广东英德等43站日降水量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全国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仅低于2022年同期。北京、河北、海南、新疆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天津、山东为第二高,山西、宁夏、广东、云南为第三高。夏季高温日数多、极端性强,全国共35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69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2023年夏季我国气温达到历史次高,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的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背景可能起到较大的贡献。”贾小龙解释说,除此之外,6月份在贝加尔湖附近出现阻塞高压,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异常高温;7-8月份,贝加尔湖及邻近地区高度场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南亚高压偏强,造成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
偏高的气温与厄尔尼诺有关吗?贾小龙表示,今年夏季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预计于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发生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到热带和热带外环流,对全球和我国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关系比较复杂,因此不能简单理解厄尔尼诺对气候的作用,这其中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来源:现代快报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