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十大碗作为开州团年饭的饮食习俗,延续了上千年,取其“十全十美”的意思。十大碗的菜品依次是:开州头碗、粉条鸡、肘子、坨鱼、扣条、豆腐丸子、粉蒸、炸骨、回锅肉、川汤等。
作为开州美食的“扛把子”,将五花肉、排骨、南瓜、土豆等食材层层堆叠放入竹编笼屉,在高温蒸汽中交融出鲜香四溢的滋味。一口下去,既有肉的丰腴,又有蔬菜的清甜,解腻又解馋。
清代开州学子进京赶考,家人特制的椒麻牛肉成了他们的行囊必备。精选黄牛肉经秘制椒麻酱腌制,入口鲜嫩多汁,麻与辣在舌尖层层递进,仿佛能嚼出开州人骨子里的坚韧与豪迈。这道菜既体现了开州人的智慧,也展示了他们对美食的热爱。
市级非遗美食,散养于桂花林的土鸡,配以党参、枸杞等药材红焖,肉质细嫩,桂香浓郁,兼具滋补功效。
扣碗由商朝传承至今,更是刘帅故里家喻户哓的一种美食,羊肉扣碗是选用本地山羊肉在加入秘制蒸肉粉制作而成,碗底铺上一片当地橘子叶,去腥增香,开胃消食,保肝理气。
相传早在唐代设开州时,横街子的文大姐就因为儿媳生了双胞胎,用汤圆面搓成长条下锅油炸,用糖穿衣,做出了红红爽爽、香香甜甜的欢喜头。如今,欢喜头已成为开州大街小巷热卖的快餐佳品。
开州老亲娘包面讲究皮薄,馅适中,有点小抄手的意思。不同的是,牛肉包面是以牛肉为馅,相对于猪肉为馅的抄手,口感更有嚼劲。但好吃的灵魂,不仅在于精瘦的牛肉和溜弹的薄皮组成的鲜美味道,更在于开州人引以为傲的特色香料一山胡椒。开州人习惯将新鲜的山胡椒捣碎,加蒜蓉,淋热油,制成山胡椒油,留上一大勺做汤汁,再加上熬好的骨头汤,一碗碗美味的牛肉包面就得以升华。
开州人的传统消夏小吃“老三凉”,王凉面首屈一指,一碗凉面的口感,除了食材本身以外,调料功不可没,葱、蒜、辣椒油等常见调料远远不够,两勺独特的山胡椒油是其精华所在,山胡椒油浓浓的木香味与之融合,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味道。
盛山阴米采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祖传秘方、非遗美食、养生补阴、居家必备......将大枣、枸杞、红参、红糖、鸡蛋、猪油和阴米一同熬煮、滋阴补肺、养心补肾、四季皆宜。
开州香肠历史悠久,麻辣为代表,其色泽红润,肥瘦适宜香而不腻,经多道工序秘制,其独特的冷藏发酵工艺使其口味鲜嫩、麻辣爽口,从而制成的香肠口感极佳,令人入口难忘。
毛毛牛肉是重庆市开州区的特色美食,也是]南门红糖历史悠久,其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蔗农们一直沿用古法工艺熬制的红糖,味道甜而不腻,极具营养,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门红糖也是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的特产。
紫水豆干坚持采用传统制作技艺,石磨磨浆、压榨、卤制等传统制作工艺,保留豆香浓郁的口感,其质地细腻密实、口感鲜香、富有韧劲。不仅是开州特产,更是重庆非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营养价值、味道醇香、物美价廉、深受喜爱。
开州冰薄,简称冰薄,是一款风靡开州多年的传统特色饼类小吃,因其以前是开州区中秋节才有制作、销售的特有食品(如今随时可买到),故名冰薄月饼。大约400多年前(明末),冰薄发源于开州区临江镇,因其丰富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形成了圆而纤薄、滋味浓郁、酥软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得当地及周边百姓喜爱,是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来开州,用脚步丈量城市地标 打开美食味蕾的新大门 解锁一段运动休闲记忆 带走开州美食特产 4月26日,我们在开州 等你来参赛!
2025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重庆·开州站)首届火炬传递健康跑精品赛暨鲁渝风筝放飞活动 开州汉丰湖旅游度假区(盛山广场、城南故津广场及周边水域、环湖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