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厰,秋凉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故以庆副暖而当春,以赏副暑而当夏,以罚副清而当秋,以刑副寒而当冬。庆赏罚刑,异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庆赏罚刑,当其处,不可不发,若暖清寒暑,当其时,不可不出也。庆赏罚刑,各有正处,如春夏秋冬各有时也。四政者,不可以相干也,犹四时不可相干也,四政者,不可以易处也,犹四时不可易处也,故庆赏罚刑有不行于其正处者,《春秋》识也。
——节选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之《四时之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古人顺应大自然最基本的生活态度,更是古人生存于大自然最基本的生活规律。本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这样一组信息:顺自然者昌,逆自然者亡。无论是什么物,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地位,都得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否则将淘汰于自然,毁灭于自然。任何遵循自然的人或物都将容纳于自然,任何有悖自然的人或物都将自灭于自然。
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则生,天人不合则灭。这里的天就是自然。要温馨地生活,最基本的底线就是和谐,和谐最基本的底线就是“合”。合多为一,划一为多;求同不苟同,存异无意气。都是合的意蕴与内涵。要在“大千世界,恢恢自然,众多事物,茫茫人海”生存,首要的条件就是“合”。
有了“合”,才有和谐;有了和谐,物类才能生存,社会才能发展。所以人类追求的和谐,不仅仅是人的和谐,是家庭的和谐,是社区的和谐,是社会的和谐,更是人类与物类的和谐,重要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离开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遗憾。和谐的基本前提就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天地相接,地人相纳,人法道,道法自然,古人十分重视天地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自然的视角警醒着人类对待空间的生存态度,从文化的视角指导着人类生活价值的取向,从道德的视角规范着人类自觉行为的方式。
《春秋繁露》中《威德所生》云: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杀生之势,以变化民。民之从主也,如本草之应四时也。喜怒当寒暑,威德当冬夏。又曰:当喜而不喜,犹当暑而不暑;当怒而不怒,犹当寒而不寒也;当德而不德,犹当夏而不夏也;当威而不威,犹当冬而不冬也;喜怒威德之不可以不直处而发也;如寒暑冬夏之不可不当其时而出也。一个人,无论你是社会人,还是自然人,都得遵循自然规律。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说什么也别做。
一个人,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是什么地位,遵循自然,崇尚自然,是每个人的天职,其与地位的卑贱、贫富的差距、地域的分布、条件的差别等等毫无关系,遵循、崇尚是必须的,是唯一的。
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事,无论你在哪里做事,你都要清晰的知道:这件事只要天知道了,地就会知道;只要地知道了,人就会知道。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此意也。
一个人,做好事可以多多益善,但做了好事最好是不去张扬,不被张扬,做好事就是自然的事,何须张扬?所谓“心诚则灵”就是此意也。
人,顺应自然则存;物,顺应自然则生;事,顺应自然则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