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东西,是适可而止》的联想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19-8-2 16: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邻居家生了一个孩子,系早产。对孩子养护特别担心,照料也特别细心。一天到晚给孩子吸氧。结果,孩子无缘无故地双目失明了。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吸氧过剩,造成氧慢性中毒而至。

邻居无法理解,吸入氧怎么会中毒呢?人每时每刻都在吸氧,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氧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怎么会有毒呢?

医生说,氧没有毒,但多了,就成了毒。

医生的话,让我想到:世间的诸多事情大抵如此,再好的东西,对生命再有益的东西,多了,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比如,爱太多,就成了溺爱;乐太过,就会乐极生悲。也许,这就是贪多必失、过犹不及的道理吧。

世间的事,很多东西都是辩证的。过多了就会走向反面,过少了也达不到目的。好的极端是“泰极否来”,坏的极端是“否极泰来”。快乐的极端是“乐极生悲”,悲伤的极端是“喜从悲来”。穷的反面是富,富的反面是穷。红得发紫是因为红到了极点,黑得发亮是因为黑到了极点。任何东西达到了极点都会走向反面,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多多益善是有所指的。在某一专业学问上,一般而言知识越多越好。

但在人们的具体生活中也不完全是这样。古人有“养子要学艺,有艺养终生”,但不提倡跨科学艺,因为“艺多不养人”、“术业有专攻”。学多了,就会走向反面:一是一样也学不好,二是有何精力学好,三是身体垮掉了。

没有身体,还能学什么?米饭固然好吃,吃多了就会伤胃;美酒飘香入脾,喝多了就会伤身;山珍海味特别养身,多了就会营养过剩。米饭、美酒、山珍海味和氧气一样,本身是没有毒的,但多了,过剩了,超出了一个人接受的局限,使得人的身体走向了反面,这就是“中毒”的反应。

父亲买回花籽,种在房前的一块空地上。最后还剩下少许花籽,我从父亲手中要了过来,在父亲播种花籽的那块空地旁,把剩下的种进了土里。

等父亲播种的花籽都发了芽,可我种下的那些花籽却还毫无动静。我问父亲原因,父亲问我是怎样种的。“种子生长不是离不开泥土吗?于是我便挖了一个深深的坑,把花籽放了进去,然后盖上了厚厚的泥土。”我说。
“种子生长需要泥土,离不开泥土,但并非种子埋得越深越好,泥土盖得越厚越好,再好的东西,在需要的东西,也要适可而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父亲说,“你把花籽埋得那么深,泥土盖得那么厚,它怎么承受得了呢?又哪有力量去发芽呢?”

这件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事,我一直记着,记着再好的东西,在需要的东西,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便会成为生命的一场伤害和灾难。

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承受极限。超过了这个承受极限,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最好的东西,是适可而止”是精准和科学的。这是事物生存和灭亡的规律。小小的一粒种子,它离不开土壤,更需要土壤的营养。但它承受土壤的厚度是有极限的。

希望现在的家长们在培养孩子成长方面用心去读这篇文章,用情去体会这篇文章。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但把属于孩子童年玩耍的时间也给剥夺了,试问孩子的童年还能美好吗?

我家的后园有两株小树,一株是杨树,一株是柏树。因为我对杨树情有独钟,所以对那株杨树也就特别关照,天天为它浇水,时不时为它施肥。而对于那株柏树,看也难得看一眼,更不用提为它浇水施肥了。

这一年,天大旱,由于用水紧张,不能再给杨树浇水了。杨树断了水后,生命变得十分脆弱,叶子一天天干枯下去,最后整棵树都枯死了。而那株被我忽视、被我遗忘的柏树,却奇迹般地熬过了大旱,生存下来,长成了参天大树。

有时,人生的成长也是这样,过分的溺爱,不但不利于人生的成长,反而使人生的成长变得畸形,甚至夭折。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完全可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世间上的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就是要有责任感,要有担当精神,当做的要做,当管的要管。“放得下”就是要有“放下”、“放开”的勇气。要让事物自己去发展,只有自己独立发展了,这个事物才能独立生存于世界。“离了你张屠户,害怕吃活毛猪?”很多东西,很多事情,当你在意的一定要在意,当你在乎的一定要在乎。但不一定事事都要你在意,也不一定事事都要你在乎。太在意了,太在乎了,反而适得其反。比如上面的杨树和柏树的不同结局就是显著的例证。

朋友之间,亲友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都要注意“在意”和“在乎”的分寸。稍不注意,就会反目成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