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旧瓶装新酒”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刘兴祥 发表于 2019-11-7 19:0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我对“旧瓶装新酒”的一点看法
文II刘兴祥
“旧瓶装新酒”这是传统诗词界常提的话题,提是提了,但真正地实施操作还未落到实处。
       什么是旧瓶?我的理解是中华诗词的形式表现,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本质,具有中华独有特色的,优秀的,精典的,中华文明载体。他具体表现在诗、词、曲的样式。
       诗由古风,唐朝以前的诗歌和唐以后的诗人仿作;近体诗(格律诗);五代,宋朝的词;元朝的散曲,戏曲等等,基本上成熟形成的一种固定样式。
        写诗必须按这种样式创作,作词按词牌填写,作曲也如此。这旧瓶是几千年发展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典。他是全世界任何文字载体不能与之相比的精华瑰宝。以前他主要是文言文的表达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语言的不断更新,文言文在人们社会交往,信息交流上逐渐失去了运用价值。特别是解放后普通话已成为了我国语言交流的正统。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二为”方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新方向,文艺必须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这才是我们创作的方针。
      文言文是封建社会少数士大夫们的专利,子乎也者,摇头晃脑,如今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文化的传播存在交流障碍,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现代人说现代话是必然的,也就是说用千年形成的诗、词、曲的样式,装上现代白话文的内容,旧瓶装新酒并不影响酒的质量和口感。通俗易懂,意境深远,脍炙人口,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既通俗又合律,其节奏感,乐感也不会逊色,并且古语与今语的读音差异,加之各地方方言混杂其中,有现古诗至今读起来有些拗口,美感逊色。诗体的多样化,更能解决创作中的尴尬,宜律则律,宜古则古表现形式多样化,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国家颁布的《中华通韵》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拼音四声作为平仄的区分,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统一又简化了许多繁锁的东西,对于创作者来讲是一个福音。
        现在有少数写诗人走极端,在反对新诗无韵散文化的同时极力地创作一些追求诗词的古香古色,用一些深癖的文字写诗,追求所谓的高深,认为这是体现古诗的原汁原味,正统的传统诗词,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大错特错!试问你的作品除了你自已或少数人能读懂外,人民大众读不懂,你的思想,情感,你的观点怎么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欣赏,这样的作品又有什么价值呢?毛主席的诗词通俗易懂,谁敢说他的诗词不是上乘之作?
       所以旧瓶装新酒,才是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观念,既继承了传统,又吸进了新鲜空气,使中华诗词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真正发埋诗词教人育人的功能作用。
        大家一起来呼吁,旧瓶装新酒要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让我们的国粹绽放金色的光芒!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