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衣领口上的鲜丽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20-5-12 10: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年青人,情意勃发,春光无限,活力四射,尽情显露。改革开放的深入,带给了他们张扬个性,释放气质,表现大美的机会。

    那时最能张扬、标榜、生怕自生美丽不外现的主要是男青年,可谓一点儿也不矜持,也不委婉,也不含蓄,能表现的就必须毫无保留的表现,无论社会怎么看待,世人怎么品评,爱自己的美,让他们说去吧!

    怎么表现呢?

    从头至脚全方位包装。头上抛光:摸摸发油,使其发丝齐整,顺势光亮;鞋上打“蜡”:精擦鞋油,细致打磨,使其鞋面润滑,更加锃亮;裤脚开衩:穿着时髦,喇叭裤必须,使其身材高挑,引人眼球;除此而外,就是衬衣领口上的表现了。

    那时的男青年,衬衣领口是引人眼球的最大靓点。因此他们十分注重衬衣领口的装饰,雪白雪白,轮廓分明,园角有序,布局于领口,左右于上下,显得格外的光鲜华丽。着装于如此光鲜的领口,使其人精神倍显,轻松帅气,楚楚动情,优雅文明,绅士派头,风度翩翩,风流倜傥,魅力无限,惹人注目。白色鲜丽的领口,可使肤色白皙的人更显白嫩,肤色黝黑的人淡黑透白,更有健康元素。所以大多男青年都爱穿上白色的衬衣,已衬托各自肤色的更加艳丽。

    其实,在白色衬衣领口鲜亮的背后,还有一个由那个时代造就的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穿上那样光鲜的衬衣,确实是青年人帅气的表露,在那时的乡村,还真不容易。经济还十分落后,根本没有多少人穿得上。而且白色的衬衣,容易染脏,要保持洁白如新,必须天天清洗。天天要外出,也就必须天天穿,更换的衬衣从哪里来呢?

    解决这个问题,那个时代自然有那个时代的办法。那就是只做套在颈项上的衣领。在供销社扯上两三尺比较好的雪白布料,拿到裁缝铺就可以做上两套衣领。回家时换洗,出门又换上。这就保持了颈项上衬衣领口天天的干净雪白。人家看到的是衣领雪白的光洁。身上有没有衬衣,没有人过问,也没有人关注。但一般人、特别是青年人都知道,那仅仅是颈项上的光鲜!

    那个年月,青年人外出场合比较多。比如在农村的农业专业合作队,大多系男女青年,尽管要挑挑抬抬,但也免不了说说笑笑。所以,个性的张扬是必须的。还有就是大队兴办的茶场,大多来自各个生产队的男女青年,正值青春芳华,情意绵绵时节,在给茶树松土施肥、打枝修叶的同时,也免不了拉拉扯扯,所以,外表的装饰是必然的。

    无论哪朝哪代,爱美可谓天性,与生俱有。农业专业合作队也好,大队茶场也罢,他们代表的都是大队的整体形象,邋里邋遢的青年去不了,所以个人也必须努力打扮装饰,才会有与青年男女共同劳动的机会,也才会有张扬炫丽自己的本钱。那个时代,不着意打扮自己的人,是没有生活追求、没有生活意识、没有生活情趣的人;那个时代,没有几套衬衣领口的人,是没有美感理念的人。

    其实,那时的青年男女很火热,很坦然,很表露,也很自信。每次出门时,必须照照镜子,看看脸蛋,捋捋头发,摸摸嘴沿,刮刮胡须,扯扯领口,拉拉边角。放下镜子,拍拍衣裤;勾下身子,理理裤脚,这是出门前的规定动作。不少男女青年还随身带着镜子,劳动之余趁人不备时,照照、看看,如有边幅不整,以便及时矫正。

    每当照相时,无论是单人照,还是合影照,都必须显露颈项上的衬衣领口。因为那是大美的标志。

    一个时代,造就了一代人的智慧,彰显了一个时代的美丽!美,并不因为身处山区而逊色;美,并不因为囊中羞涩而黯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辉 发表于 2020-5-13 07:1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那个年代,生活何其艰,美颜也自有其法!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