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桥山脉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20-7-20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白桥山脉

  白桥地处开州区东北边陲,2010年3月升级为白桥镇,海拔约在250米至1160米之间,山川纵横,沟壑深涧,广为坡地,少有平原大坝。水量枯竭,分布不均,每逢干旱,就会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禾稼颗粒无收的窘境。1997年5月至9月,白桥遭受特大干旱,除辖区内月霞溪尚有汩汩涓流外,其余河道全部断流,古井枯竭,水塘干涸。为此,从8月下旬开始,县政府组织专车给白桥送水近半个月,帮助大家解决了饮水难问题。

  “因山以引水,即水定根脉”、“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在白桥镇84平方千米的地域上,一代又一代人去了,一代又一代人来了,他们在享受着家乡山水赐予的营养,他们在改变着家乡山水的面貌,他们在见证着家乡山水的沧桑。随着因社会飞速发展,管理区域不断扩大而不至于忘却历史上白桥的故旧,不至于产生人们记忆上的断代,永远记住白桥的人文根脉,特将白桥山脉水系述诸文字,接续过往,以告后辈。

  白桥诸多山脉水系,全是西北走向,经纬布局,上下纵横,组成了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川秀丽的自然美景。

  山,产也。产,生物也。土山曰阜;阜,厚也,言高厚也。大阜曰陵;陵,隆也,体高隆也。山顶曰冢;冢,肿也,言肿起也。山旁曰陂,言陂也。山眷曰冈;冈,亢也,在上之言也。山旁陇间曰涌;涌犹桶,桶狭而长也。山大而高曰嵩;嵩,竦也。亦高称也。山小高曰岑;岑,崭也,崭然也。土锐而长曰峤,形作桥也。小山别大山曰甗;甗,甑也。甑一孔者,甗形孤出处似之也。山多小石曰磝;磝,尧也,每石尧尧独处而出见也。山多大石曰礐;礐,学也,大石之形学学然也。山有草木曰岵;岵,怙也,人所怙取以为事用也。山无草木曰屺;屺,圮也,无所出生也。山上有水曰垺;垺,脱也,脱而下流也。石载土曰岨;岨,胪然也。土载石曰崔嵬,因形名之也。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山下根之受溜处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润也。山中藂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山足曰麓;麓,陆也,言水流顺陆燥也。山体曰石;石,格也,坚捍格也。小石曰砾;砾,料也。小石相枝柱其间,料料然出内气也。

                                     ——摘自【汉】刘熙的《释名》之《释山》

  白桥境内最大的山脉是金峰岭,属于开州区第七大山脉(一字梁山脉、界梁山脉、关面山脉、大梁山脉、南山山脉、铁峰山脉、金峰岭与九龙山、大慈山、盛山并列第七大山脉)。“金峰岭,云阳称北山,在县境东部,北南走向,绵延25千米,跨岩水、温泉、丰乐三区,为开县与云阳界山。据《云阳县志》载:‘北山为治城后脉,其首曰红岩寨,距城150里,由开县白桥南来,迤东直垣’。海拔750米左右,最高峰杉树坪(上桥乡)1118米,岭脉断续,全脉历史上无统一名称。北段河堰乡境内称凤凰山,山岭呈长垣状,脊部多松、杉次生林,植被状况良好。地下烟煤、铁矿藏量丰富。河堰及同乐诸地煤、铁均已有四五十年开采历史。终段上桥、白桥乡境称金峰岭,山势平缓,田园广阔,生产稻、麦、花生。正脉折向东南入云阳县界;支脉过大义乡入厚坝乡境,逐渐衍为平畴,迄至玉峰、金峰乡,又渐抬升为深丘。南段称张家梁,重要山隘金花庙垭口,为开县同云阳县云安盐场的陆路运盐孔道。80年代初,开云公路越张家梁贯通,缩短了两县间的陆路里程”——(摘自《开县志.自然地理.第二节山脉:P71》1989年版本)

  俯瞰白桥整个山脉,其实就是金峰岭山脉将白桥自西北往东至南围成的一个撮箕形状,撮箕口朝西南向。境内所有的山脉均发自于金峰岭的主脉。

  金峰岭主脉自西北的麂子寨、高家湾、东向大潮源、黄家湾。此段曾经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民国末至解放初,有扁担花老虎、金钱纹豹子、还有大量的大扫把豺狗子(豺狼)穿行于密林,经常窜至林外住户家偷吃鸡鸭猪狗,伤害牛羊。现有雀鸟成群,野猪成队、黄麂子、麻麂子、野山羊穿行于林莽之间,有黄松菌、紫松菌、黄窝蛋菌、刷把菌、青杠菌、石灰菌、绿豆菌、竹荪菌等多种天然野生菌种群,还有窖罐泥、煤炭、菱铁矿等地下矿场。

  1、金峰岭主脉到大坪寨后,在大寨寨下正西方便产生了第一支朝西南斜下的山脉。自大平寨南下经原炮台村茶场、芭蕉湾、毕家垭口、张家老屋、到月霞村的鸡公岩、大石包至刘家嘴、斑竹园结束。全长约3.5千米。主产茶叶、山梨子、山樱桃、野生板栗;金银花、洋芋、红苕、花生;多陡坡、山脊、荒坡、山中及以下植被丰厚,多红谷石、砭石土、白沙土,少住户,少水源。有山鸡、野兔、野山羊、山猫子、山雀等。大石包处,青石堆积似山,大如山峦,小如弹珠,是镇内天然青石头博物库。石头间大小坟茔众多,阴气凝重,常有凄凉之相。斑竹园是镇内近年来发生过泥石流的灾害地段之一,现在住户搬迁。

  2、主脉在大坪寨下东进约500米处产生了第二支朝向西南的山脉,经王家湾、关梁直下至苦坛子湾结束。全长约2.5千米,主产红苕、洋芋、豆类、花生、燕麦等农作物;有板栗、山樱桃、山梨子。多坡地,少耕田,多茅坡,少森林,其中部有小学一所,现已闲置。

  3、主脉续东渐大山煤厂后山梁、大山林场后山梁处,又缠上了第三支朝向南北方的山脉。此山脉沿大山林场南下至大包山后,又分成了两支干脉,一支干脉朝西北直下至柏大水库、堰塘湾。下石关门直下原月霞四队的周家屋场结束。

全长大约3.5千米;另一支经柏大水库东部沿原柏大7、8、10队至雷家坡结束,全长约3米。水源充足,主产红苕洋芋,上世纪雷家坡主产李子,果大厚实,色泽金黄,味道甜润,是原上桥乡最有名的李子园。

  4、主脉过大山林场、庙庙垭口(又称木梯子)、经阿弥陀佛岩边、过火烧山、偏岩后,又朝西南向直下产生了第四支山脉,经偏岩老煤厂遗址至周家屋场结束。全长约1.5千米。杳无人烟,森林全覆盖,中草药丰富,山禽野兽活动期间,与原始森林无异。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火烧山南部发上了小面积泥石流,淹没了部分原始森林。

  5、主脉东进至周家老屋后山后,又产生了第五支山脉。直下西南的周家屋场,在此,又衍生出了两支干脉。一支沿周家屋场顺西南直下原柏大7队的河湾结束。全长约1.8千米;另一支干脉沿周家屋场正东向在朝西南直下,经陈家屋场直下至柏大7队的河湾上部,此处上世纪80年代发生过小面积的泥石流。全长约1.6千米。现已无人居住,森林全覆盖,多松,少柏、杉木,产多种中草药,有各种珍禽异兽游离期间。

   主脉继续东进经三包山(陆家垭口后山的三个山峰)逶迤至金峰岭。

   此段系大山国有林场主体,山高林茂,荆棘丛生,灌枝虬挂,乔木高耸,藤蔓歧生。多以松树为主。木梯子,民国时期政府军在此围堵过土匪。其山梁上建有小庙,其内供着山王菩萨等各路神仙偶像,多为古代狩猎者进山之前参拜祭祀,以期猎获。火烧山一带尤以各种蕨类植被覆盖其上,俨然一床硕大无比的蓬松松、厚绒绒的棉被,温暖着此片林地,给大自然增添了一幅风光秀丽的锦绣之美。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菱铁矿、石英石、磨刀石(民间俗称细石,是磨菜刀等家用工具的主要石头)、麻矿;有白马桑树、沙参、党参、山柴胡等名贵药材;产楠竹笋、风竹笋、斑竹笋;有成群野猪、山羊、黄麂、麻麂和各种珍稀鸟类;有红色、黑色、粉色、紫色杜鹃花,野山茶花、野梨树花等各类珍稀花卉分布其中。金峰岭主峰上曾有规模不小的“金峰观”,其钟声缭绕两邑(开州、云阳),惊醒四镇(开州的温泉、河堰、白桥镇;云阳县的后叶镇),震慑群山,名声清远。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衰败。观内有不少珍贵文物,如各类菩萨的樟木雕像、石刻雕像、各种道教经书、民间善教典籍等,早已散佚民间,仅存的几尊石头菩萨也被当地的人们几经转折,秘密地将其安供在跛子坡东南面岩洞(云阳县界)。1978年后,人们又将其搬请至陆家垭口的云开交界处,安置于临时搭建的小庙。现在这些石刻菩萨尊供于原茶坪8队王家垭口堰塘的一座山梁之上,常有云开两邑善男信女参拜信奉。

  陆家垭口是步行时代的人们往来的主要驿站,西北向通温泉、和谦、大进;东北向往河堰、农坝、火石溪、岩水、口泉、翻羊角岩去城口。此站曾经人丁兴旺,酒肆飘香,客栈闹热,往来者可盛。民国时期政府军在此剿过土匪。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川东游击纵队在此安营扎寨,进行过革命斗争。

  6、金峰岭继续绵延东向至云阳县的后叶乡等山脉。西南直下陆家垭口至三墩破、倒埋坟处又产生了第六个支脉,向西直下,经原柏大茶厂转西南至柏大4、3、6队,过1队转东南观音岩终结。在原柏大茶厂之西约400米山梁上,生长着一棵树龄500多年的红豆树,是白桥境内最高大、最古老、最珍稀的树,堪称白桥的树中之王。此山脉间有镇内最大、最险、最陡的大斜坡,民间称为陡坡。山脉长约2.5千米。坡内多杂树、灌木、草丛、山樱桃、红刺莓、乌刺莓、黄刺莓;有木桶、三加皮、五加皮、淫羊藿、野生金银花、钩藤、筋骨草、肺筋草、地柿子、山柴胡等名贵野生中药材;有巨蟒、蝮蛇、蜈蚣、蝎子、竹节虫(俗名干柴捧);各种雀鸟、野猪、野兔、野山羊、黄麂等野生动物游弋其中。

  7、主脉在倒埋坟处向东经跛子坡、王家垭口后又产生了第七支脉,西南直下,经原茶坪村8、7、6、5队达裂口坪,续向西经川主庙、沿原茶坪5、4、3、2、1队至凉风垭,继续西向沿月霞1队至叶家寺庙梁上结束。此山脉酷似一条尾部朝上、头部西昂的巨龙。传说庙梁上的松林为龙冠,叶家寺左右两边的水塘为龙眼,古时寺庙建于龙鼻之上,庙的大门就正好是巨龙的嘴巴。

  此支脉全长约4千米,境内有山堰塘、凉水井、茶坪水库、裂口坪、川主庙、凉风垭、长堰沟、叶家寺等风景名胜。坡陡林厚,广毛榛子,产优质茶叶、大米、花生,多红苕、洋芋。叶家寺建于明朝崇祯年代,迄今已有300多年,境内最早的庙宇。川主庙是白桥历史上第一座供奉川主菩萨的庙宇,很有名气,庙内水井一年四季,不论多大旱灾,下面周围大河断流,而此井虽高高在上,却总是水满溢流,神奇远播,至今水井尚存。

  8、主脉在王家垭口处继续东向,经原茶坪8队的韩老婆垭口、7队的碑梁至武城村的大田湾山梁后第八支脉朝西南直下,经红石沟、风洞子、大朝湾、狮子包过原茶坪村4、3、2队后急向东转武城村的猫儿嘴、青龙嘴、李老妹洞子、青杠树梁东转至原乾隆村11队,折向南转,经10、3队到达熊家桥后急向西转,经原文龙村的花鼓园、土钱包、新铺子后到达文龙村3队,在朝西北经原上桥村的中嘴岩至马鞍山外岩坎后,忽转向东南的高岩嘴,又折向西北过原桂花村吉祥洞过跳跳河,转向北至原高梨村的药水孔继续西北迁移至郭家镇的团包村结束。

  此支山脉系白桥境内最长也是最具七弯八拐形状的山脉,途径月霞、武城、上桥、桂花、山茶、郭家镇的建楼、团包七个村,约35千米,幅员广阔,住户不少,多陡坡、悬崖,地理结构复杂,多泥石流地带,多湿地。其内月霞段古称红石沟,多红谷石,朝口、山脊均为西向直下,荆棘丛生,密林交错,少松、杉、柏林,少水。原茶坪6队、武城11队、10队、9队之间的大朝口系白桥最大也是最典型的泥石流滑坡之地;武城村猫儿嘴处有一泥石流地段,已泥流数次;武城村观音岩有一大段泥石流地段,2000年7月4日,此处发生大面积泥石流,原武城6队社员整体搬迁。有野雉、野彘、也山羊、竹鸡、各种有毒蝮蛇、黄麂、麻麂等野生动物;武城与上桥段内成U字形口向北方的天然地下湿地,岩坡深度约450至700米不等,乱石密布,虬枝倒挂,多灌木、草丛,有杉树、人工柏树林等分散其中。有山鸡、野猪、土猪(俗名土豆)、野山羊、竹鸡、巨蟒、蝎子、斑蝥、蜈蚣、山老鼠、山猫、狗獾子、野兔、各种有毒蝮蛇、黄麂等野生动物。有悬崖巴岩姜、岩白菜、破石珠、红、白牛膝等珍贵药材。

  9、主脉在大田湾山梁继续滑向西行,经武城村的大松林至关山后,第九支脉西向经云阳县后叶镇清顺村的张家垭口至老路梁上结束。

  金峰岭主脉好似在此停顿休息,在关山处向南下移不到300米,又急忙接连着东向在原武城村13队境内的任钱森垭口、号棚梁、笔架山、狮子包、大垭口至武城村原1队的武城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