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桥山脉(二)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20-7-20 1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武城山,由尾寨、中寨、前寨组成,因其形状好似一只朝向正东方的蓄势待发的猫,所以民间多称为猫儿寨。

  武城山,是满清王朝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川东有名的道教圣地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民国23年(即1934年),原开县道教协会首任会长就是武城山王园法道长兼任。——(摘自《开县志.社会风上.宗教.道教:P511》1989年版本)。

  此山脉长约2千米,多峰峦,大田湾山梁至关山一段,多松,多白沙土,产水稻,尤以大田湾的大米优质香脆,自古以来声誉流传。多优质青石,据此处的古石场考证推之,200多年前建筑武城寺庙的石材就采集于此。产茶叶、花生、黄豆、西瓜;林内有山鸡、锦鸡、山甲子、斑鸠、蜂鸟、天黄蜂、地黄蜂、山泥鳅,有味道鲜美、色泽艳丽、清香扑鼻、脆嫩爽滑的野生黄松菌、紫松菌、灰窝蛋、黄窝蛋菌等稀有菌种。偶有野山羊、麂子、野猪游荡、路过。关山多坟茔,是古代的公募之地。

  任钱森垭口是古代通往云阳、巫溪县的步行驿站之一,曾经商贾往来不绝,驿站内设有烟管、开有赌场,招揽着各色人等在此活动。号棚梁就是过去吹筒(竹质、长筒、音长宏亮,因音质远扬而用作下一个报警点报警)报告匪情的地方。号棚梁至武城山下,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开州区有名的“美丽乡村”之一,上世纪90年代兴场集市,也是云、开两邑边界上著名的边贸村集镇之一,吸引了来自云阳县后叶镇的清顺、吉庆等村以及白桥镇内的上桥、月霞等村民来此交易。

  武城山之云阳方向、开州区方向的悬崖峭壁上,均生长有数量不多、树形不大的珍稀物种红豆杉。杉豆椭圆饱满,红泽透亮,滑润似珍珠,光洁如宝石,是红豆杉纲目中少有的珍稀物种。还有金竹(黄色竹)、黑竹、水竹、斑竹;中寨上有200多年前遗留下的紫金花,十分珍贵。

  金峰岭主脉至武城山后,沿武城山前寨东下约500米,至云阳县后叶镇吉庆村梅子树垭口后掉头南转,至开州区的邓家老屋、凉风垭、突然又向西原乾隆村有山林,经乾隆洞、到石垭子后,主脉在此似乎要卖个关子。看似断裂,但仔细观察后发现,主脉在此掉头转南,经云阳县后叶镇原金星村与开州区中柏村之间的山界接连云阳县境内的红岩寨。再向西北方向至开州区金峰镇内的大包至金峰山结束。至此,金峰岭主脉将大半个白桥以出口向西、U形状的形式,把白桥镇从西南、正北、正东、东南方向护卫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此山脉的特殊形成,白桥的两条出水路只能从西南流出。

  红岩寨下朝正北方向衍生出了数支山脉,这些山脉大多在中柏村的中部坝址结束。

  10、金峰岭主脉转南后,在此又衍生出了第十支山脉。续西延至原文龙村的龙王庙顶峰。

  此时在第十支山脉上,便产生了第一干山脉,经龙王庙朝西北直下至现在的文龙村校,续下到文龙水库、原文龙3队、原上桥7队、经曾家垭口至马鞍山结束。
    此段支脉长约3千米,酷似一条力大无比的昂首向上的巨龙,尾部称作马鞍山,头部处在龙王庙的正殿之内,此庙在白桥境内很有名气,现在仍有民间祭拜,常年香火不绝。境内民房胜众,住户密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殷实富庶,民风淳朴,人丁兴旺。

  第十支山脉继续西向沿着原文龙茶场、活水茶场经“回头望”山、白果树垭口梁上,至此,又产生了第二干山脉,朝西北向直下至泰和寨(桂花村与上桥村交界山峦)结束。

  此干脉全长约1.5千米,多地少田,多坡少林,多坎无坝,住房不多。有厚密的森林,产各种野生菌,质优味鲜。其下是土地肥沃、地少田多、水源充足的金竹坪。其人丁昌盛,文礼兼备,多余姓,多教师,能人辈出。有绿水清清的水库,有各类野生植物之花卉,有人工种植的成片药用和观赏类菊花。每到10月,便有不少游人兴致勃勃、慕名而来观赏。泰和寨虽不高险,但有古建筑遗址,有山神庙宇的看点,大有“有仙则灵”的神韵;此寨因处于白桥中部四周较高之地,确有“一览众山高”的视觉差异。昂首此处,会将原上桥乡的所有山山水水、自然风光、原白桥乡的大部地区优美景观尽悉饱览,定会有大好河山,风光无限的感慨。相传还有清朝名臣李宗羲借省亲姑婆之机,数次到此赏视周围风光,题写了千古佳句(上世纪六十年代毁败,荡然无存),特别是和亲戚、友人在俯瞰、欣赏了叶家寺庙后山脉的形状、走向后留下了“裂口坪”的千古传说。

  值得说明的是,金峰岭自武城山脉、凉风垭、原乾隆村茶场、乾隆洞至原活水村“回头望”一线,东部沿云阳县后叶镇吉庆村衍生了直下东向的数支山脉,形成了走向一致,大小不等的山脊;南部沿开州区的原中柏、朝阳、曙光、黄岗村南向直下衍生了数支山脉,这些山脉均在中柏村中部的坝址结束,形成了道道并列似的脊梁,朝口,形状可观,风景秀丽。属于典型的山川地理特征。

  第十支山脉继续西行,直到原白桥老场镇之上(解放前白桥唯一的边贸场镇)。在此,山脉似乎很累,作了稍事休息后,西南直下,经白桥老场镇山峰到新场镇山峰后,又产生了第三干山脉。此山脉西南向经土墙寺、朝阳洞至金峰镇的兴隆水库结束。

  此段有白桥最古老的场镇(现已用作敬老院)么店子,传为原国民政府万县专区行署专员万宗瑞(原上桥乡月霞村斑竹园人氏)亲自督建。有白桥规模最大、建制完整、设备一流、师资雄厚的一贯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是白桥镇的文化教育中心。人口住户密集,风气气顺,民俗淳朴,心底干净。主产广柑、橘子、李子、梨子、西瓜,有各种野生菌类;有珍禽,少许麂子、野山羊出没,有各类毒蛇,有天黄蜂、地黄蜂;出产各种蔬菜。

  第十支山脉达白桥新场镇后,转西北直下漂移,至白桥镇政府。此段全长约500米,是白桥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白桥镇近3万人民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

  十支脉自镇政府下毕家垭口,风箱树垭口、转西至倒开门至大梁。此段全长约2千米,镇际公路干线“郭白公路”贯穿期间。在倒开门沿正西方直下有形状不规则的数支山脉过原高梨、茶山村经小寨子、续下封箱峡达郭家镇内的横石梁对岸结束。深沟涧壑,地势险要,干川密布,多山坡,产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等多种农作物。有雀鸟、野猪、山羊穿行其中。

  在倒开门处,又产生了十支山脉的第四干山脉,南向经原沿江村直达原丁山村的丁家山至金峰、厚坝镇山峰结束。

   此段全长约4.5千米。自倒开门至大梁段之间,沿其南面有数条支脉朝向偏西南方直下至原沿江、丁山村,形成山脊、朝口、峡湾等不同地理环境。下辖原沿江、丁山村。人兴物茂,民风雅俗。多朝口、脊梁,水源丰富,产水稻、玉米、花生,尤以特产西瓜闻名于区县内外。有珍禽野兽,土猪(民间称土豆)居多。堰塘多,产鱼。

  第十支山脉达大梁后,又产生了第五干山脉。续西北向经油炸坊、火烧湾直达山茶村的分水岭,再续西北下移至郭家镇的汉丰寨结束。

  此段全长约3千米,多山湾,少田地。多人工培植柏树林,“郭白公路”主干道,下辖山茶村,是郭家镇、白鹤街道办的边境村,有分水岭集镇,其上有村校。
  第十支山脉经白桥镇的大梁西延至白鹤街道办内的风车垭口、灵观庙至原大义乡境内的山峰结束。此段是步行时代人们去火石梁(现为东华集镇)、开县老城的必经通道。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共长店坊党团小组、东华支部(火石梁,东华集镇)与云阳农坝党组织秘密联络的主要交通要道,即自长店坊(现郭家镇老街)经沙湾达火石梁,从原大义乡境内的灵关庙、风车垭口到白桥境内的大梁、倒开门、幺店子(白桥党小组驻地)、猫儿寨(现武城村,此地时有地下党员活动地点)、经人钱森垭口达云阳县后叶乡的手板岩、锅家坳、板板桥、厉家老屋、廖家湾翻梨儿树垭口至开县的河堰,再经云开交界的窄口子到达农坝支部。地下党员杨文典等同志直接接受东华支部的领导与指示,再往还于此道之间进行着长期的地下革命活动,直至迎来新中国成立。由于叛徒出卖,杨文典同志于1949年8月6日在云阳县农坝窄口子壮烈牺牲,年仅36岁。所以这条路也是一条追求真理之路,革命先烈之路,红色之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