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诗词创作高产与精品的一点看法
文‖刘兴祥
时常听人们议论,某某某日产多首诗词,泛而不精。某某某偶出一诗,一鸣惊人。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文坛上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标准。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诗?诗,也称为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按照一定的格式,格律要求,能夠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要想成为一个诗人,首先得有对诗产生兴趣,其次得有悟性,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有丰富的阅历和书本知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现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但也离不开学习思考和择取。
常有人说:“诗人是苦人”。没有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是写不出好诗来的。诗圣杜甫亲历了社会动荡,人民凃炭的时代,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词者田汉,著名作家,诗人,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代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些气壮山河,泣天地惊鬼神的诗句,成为了千古绝唱。
诗词在唐朝已发展到顶峰,至今无有超越。出现了许多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等。他们都有各自的不同坎坷和经历,也是当时国家昌盛,文化繁荣留下的产物。
有的一生作诗数以万计,有的千计,百计不等。选上唐诗三百首的作品是精亦求精的好作品,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流传千古不衰,为人民大众所喜欢。
当前,国家富强,文化繁荣昌盛,经济发展,写诗的人数和作品,远远超过了历史任何朝代。但诗词如牛毛,精品甚少。
写诗人的成份:教授,教师,军人,退休干部以及社会各阶层诗词爱好者所组成。
写诗人群体有,古典诗词与新诗之区分;格式有近体诗(格律诗)古风,有韵的新诗和无韵的分行散文。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诗与非诗的争论。
诗词出精品是大家的共识,而今,真正精品为之甚少,其原因很多,我认为是:处于和平年代,没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起伏的洗礼。千篇一律,违心作势的歌功颂德;无病呻吟的深拉硬扯;自我欣赏的风花雪月等等。
表现于诸多方面:一,诗人的灵魂深处,处于歌舞升平,歌功颂德意识形态,缺少那种民族危难,危机四伏,爆发出内心呐喊的激情。
二,写诗的人文化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对诗的领悟不夠,照搬照抄,口号多,精句少。摸仿多,自创少。因此诗作平平,少有新意。
三:名利驱使,虚荣心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许多人一入门就幻想登大雅之堂,一些文化机构看准了这一行情。因此,各种赛事,出钱出书买名,纷踏而止,各种虚有的冠名,大师,名家的头衔铺天盖地,将一些劣质作者作品引入歧途。
因而,获得殊荣者沾沾自喜。导演了一场新时代“皇帝的新装”之闹剧。
四:有的借助先进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宜,灵感大发,日作多诗,以高产而自居,有的苦思默想,数日难憋出几句。因此产生如下奇谈怪论。
出诗少的人攻击出诗多的粗制滥造,只讲速度不求质量,以“慢工出细货”而掩盖其江郎才尽的短板。
出诗多的人攻击出诗少的人灵感迟钝,是“三天出个牛打脚”而妄生妒嫉。
我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慨而论,作品的或多或少不重要,重在诗的质量。
四:编辑的严谨把关很重要,要想审好作品,首先编辑得有深厚的功底,有丰富阅历和广泛的知识。不但要审查作者的格律,还要讲求意境,诗词的浪漫主义与现实思想性相结合,认真读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全面分析作品的优缺之处,作出精准的判断,指导作者找出优点和缺陷,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不能只图省事,光利用格律鉴定器来判断作品的优劣,一些艺术性低下,思想性平平,貌似合律,四平八稳的庸诗不能过关。不这样做,精品何来?有人笑称:现在作诗工厂化了。
五:有的自标高深,从字典中找一些华而不实,深奥的词句,典故充次在,不知所云的内容之中,以显示高雅;有的闭门造车,爱作文字游戏,脱离实际,空洞无物,无病呻吟之风,尚不可取。
六:诗必有韵,无韵不是诗。现在新诗中有很大一部作品,将一些抒情,叙事的散文分行,便成了所谓的诗,美其名曰“韵在诗内”,这是一种对诗的误解,自古以来诗属韵文,韵是诗的基本属性。是区分诗与文的分水岭。新诗是五四运动后的泊来品,当时由于国内翻译家不是诗人所致,误导了数辈人。其实这些抒情,叙事散文许多不用作诗,也是很优秀的文章,何必鸠占雀巢,不伦不类呢?诸如此类,不胜列举。
知识问题是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必须踏踏实实去学习,去实践,去获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去提高。由量变到质变,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作者简介:
刘兴祥、 1953年4月生,1972年入伍,西藏昌都邦达工程兵建筑第305团服役,1978年退伍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就职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集等,共有个人专集11部,近100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